三個月前考完皮專所做的第一件奢侈的事
就是看了理查.葉慈的經典小說:「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這是一個悲傷而震憾人心的故事
但揭露的東西太灰色
陰沈到讓我不敢好好坐下來分析自己的感想
隔了這些時候再看小說改編成的電影
喚起了一些回憶
關於影片我只能說主角們演得都好
編導在劇本、服裝、美術設計等等上也很用心
不過因為小說本身內涵太過豐富
片子再怎麼拍
礙於篇幅
也很難拾盡小說的字字珠璣
DVD裡附了幾幕後來被剪掉的遺珠片段
我覺得很可惜
比方後來Frank跑回家看到April留給他的信那段
極有張力卻硬是被犧牲掉
而為了讓故事說得更緊湊流暢
刪減掉很多小說裡親子互動的描寫
(難道是因為小孩難搞所以儘量不拍?)
也沒有交代April偏激的個性是源自不幸福的童年
讓她在電影裡的突兀表現顯得歇斯底里
我建議喜歡電影的人一定要再去看葉慈的原著小說
裡頭對主角們的心路歷程寫得非常細膩精彩
文字跟影像所能傳達的東西本來就各有其侷限性

「真愛旅程」描寫的是五零年代的美國中產階級
一對自以為與眾不同的年輕夫妻
困在他們口中無聊平庸的郊區生活裡
先生日復一日做著他自己鄙視又毫無興趣的工作
太太盡力扮演著稱職的家庭主婦、生兒育女
但說穿了他們仍舊是缺乏勇氣自欺欺人的平凡人罷了
在夢想幾乎垂手可得卻又破滅之後
如同洩了氣皮球的太太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說在寫五零年代中產階級
有人說在寫夫妻感情與婚姻
然而我認為它所涵蓋到的面向遠比上述主題要廣得多
「真愛旅程」的主旨─對我而言─是在講人性裡的自我欺騙
作者透過John這個瘋子反襯出所謂正常人是多麼虛偽
唯一說真話把場面搞得尷尬不已的人只有這個需要被囚禁起來的瘋子
表面上安詳和諧的鄰居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同事關係全部都是裝出來的
大部份的人都選擇鴕鳥地屈服在假相裡
因為真相往往殘忍到令人難以面對
我們只是依樣劃葫蘆模仿社會裡被認可的常模
結果生活裡的一切就變成國王的新衣
以為是人性的其實違反人性
但已經沒有人敢承認腦子裡真正的想法了

「真愛旅程」可怕的地方
就在它毫不留情地點出人性中的齷齰
我們都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心與耐心天經地義
每個孩子的來臨─至少在「正常」家庭─都該被視為天使
但Wheeler夫妻內心深處一直把孩子當成生命裡的錯誤
表面上他們努力扮演好爸爸媽媽的角色
實則厭煩到想爆炸
愛情與婚姻更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Wheeler夫婦在任何外人看來都是郎才女貌、感情甚篤
在故事前段也確實如此
雖然兩人大小吵不斷但總是能床頭吵床尾和
直到最後April恍然大悟自己愛的是當年那個滿口大話的男孩
根本不是眼前這個平庸俗氣、毫無志氣的男人
Frank的反應卻是叫她去看心理醫生
難道我們不都是靠隱瞞跟偽裝才能繼續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嗎?
我們不敢承認看到路邊行乞者時從來就想不掏錢
不敢承認哪天國家遭難時自己會馬上投降毫不抵抗
不敢承認嘴裡不屑孫道存娶嫩妻但實則心裡羨慕得要死
不敢承認有機會的話也想A一點國務機要費放自己口袋
人性裡有太多令人羞於啟齒的邪惡
大部份的時候它都被道德被理智埋在深深的潛意識裡
即使偶然冒出頭也很快被壓制下去
因為這些念頭不合宜到會令別人跟自己都輕視自己

所以人時常都在自欺欺人
除了繼續這套遊戲又還能怎麼樣呢?
April跟John的下場已經告訴我們
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裡要當個戳破謊言的勇者
要不就是進退兩難最後只好徹底消失
要不就是關進瘋人院被迫與現實世界隔絕
這是為什麼我先前說這個故事灰色陰沈的原因
它指出的現象從五零年代一直橫亙至今
我們卻無力改變
而事實上全說真話、坦然面對現實的世界也不會比較美好
只會讓長久以來慣於鄉愿的咱們手足無措罷了
雖則自我欺騙的現象古今皆然
「真愛旅程」裡的時代悲劇還是那個政經環境下特有的產物
換成現在要去巴黎還不容易
老公不去拋夫棄子自己去也不是不行
Frank跟April不同的人生觀沒有誰對誰錯
你可以說前者膽小懦弱後者敢於與眾不同
也可以說前者理智務實後者異想天開愛作夢
我沒有特別站在哪一邊或比較同情誰
只是很慶興可以自由替自己的人生作決定
這件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
對五十多年前的女性來說卻如此奢侈

小說的結尾很棒
但光看電影的觀眾一定無法理解其妙
老先生關掉助聽器以避開老婆的喋喋不休
正是他數十寒暑累積下來的自保之道
不需要假裝聚精會神、不需要言不由衷的回應
他了解遊戲規則
老婆要的只是一個表面上的聽眾
而他卻可以在根本不聽的狀況下滿足她的需求
這或許是作者提供給我們的另一種選擇吧
要維持和諧的表象除了扭曲自己外還可以巧妙逃避
只可惜多數人都是耳聰目明、避無可避的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