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有所謂明筆暗筆
暗筆用得好的時候
無聲勝有聲
就像水墨畫裡的留白
表面上雖空著卻餘韻無窮
給觀者想像力無限馳騁的空間
「為愛朗讀」就是一部沒說的比說的多的電影
說得少不見得不好
但說得太少就不免令人困窘了
看完電影後沒得到預期的感動
因為這個故事留下太多未解的疑惑
當然跟欠缺理解力及解讀的智慧或許有關
可是自電影汲取到的有限脈絡
我實在無法了解Michael面對Hanna遭審判時的心理轉折
他為什麼約定了要探監又臨陣脫逃
他與Hanna見最後一面時到底還有沒有男女之情
Hanna這邊也同樣是一團霧
我隱約猜得到她在公車上到Michael時的怒氣從何而來
但那段夏日之戀對她的意義究竟為何
她為何寧願擔罪也不肯承認自己是文盲
她懸樑自盡的動機又是什麼......

在一朵朵接踵而來的迷團之外
更annoying的是這部電影的英語發音!
我自然明白這是商業考量下的權宜之計
可是
睜眼說瞎話地讓德國人在德國的土地上用英文交談
講的又是一個有真實歷史背景的故事
此情境之不合理實在像隻趕不走的蒼蠅
芒刺在背地讓我從頭到尾都坐立不安
這豈不就像一個黑人角色卻找了個白人明星抹黑了臉來演
或許換來了票房
卻大大減損了片子的真實性跟價值
最可笑的是Hanna倚在床上問Michael學校的「德文」課裡都教些什麼
只見他興沖沖地從包包裡拿出書來
卻是以「英文」朗讀
怎樣是把觀眾都當白痴嗎?
主角們想必也同樣無所是從
Kate Winslet片中所講的英文去除了優雅的英國腔
添了一點不知從哪兒來的俚俗腔調
這或許是她看完劇本後自己對Hanna這個角色詮釋
卻無從說好或不好
畢竟
Hanna本就不該說英文
說的是何種腔調的英文就更毫無重要性了
她後來在監獄裡自學的也不該是26個英文字母
可是為了迎合片子必須以英文發行的政策
這一切都指鹿為馬的硬是給改了
從「風中奇緣Pocahontas」到「花木蘭Mulan」到「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
世界各人種被移植到好萊塢就自然而然說起英文
只因為數量不見得最多但勢力最大的英語系人口不習慣看翻譯字幕
大家對這種情況或許也見怪不怪了
不過我不明白的是當編導們為了符合史實與原著中的描寫
在服裝場景的考據上花去很多力氣跟成本
怎麼能夠對主角們說英語而非德語的重大瑕疵視若無睹呢?

看了電影後念茲在茲的就是找小說來看
我相信原著可以解答先前的那些疑惑
而在讀完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寫的「我願意為妳朗讀」(電影未問市前此書的中文譯名)之後
我不禁拊書慨嘆
電影所能表達出的內涵
竟不及書本的千百分之一!
小說是以Michael為第一人稱的倒敘寫法
其實跟電影的安排沒有差太多
都是從男主角的角度來看事情
只是書裡除了敘事還有很多反思、心靈層面的書寫
裡頭牽涉到哲學、心理以及法律專業的元素
搬上大螢幕之後都消失不見了
小說是透過Michael的自白帶領讀者思考、感受
可是電影只是藉Michael的觀點講一個很淺白很表面的故事
他這個人的血肉精神以及經歷這些事後的成長被抽掉了
以至於在電影裡反而是Hanna這個角色顯得較為搶眼
書中提到關於想法與行為上的解離、該不該說出實情的道德困境、置身於自己生命之外的麻痺等等
是一般小說很少觸及的深刻面向
其實一直到看完整本書的現在
我也不敢說自己懂得了作者的多少本意
少了那樣的國族背景跟人生歷練要看懂它實在還欠點火候
不過我建議所有看過電影的人一定要去看小說
至於沒看過電影的人如果對這個故事有興趣
根本可以直接看書不必看電影了
電影拍出來的只有冰山的一小角而已

小說改編的電影將情節濃縮改編是必然
只是「為愛朗讀」裡有些橋段實在改得突兀莫名
比方說以「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開啟Hanna的努力識字
我還以為此書內容上有什麼奇異之處或特殊寓意
但搞了半天原著裡根本從頭到尾就沒提到它啊
Michael唸「查泰萊夫人」被Hanna數落那段也是加的
在原著裡Michael以為Hanna之所以不告而別
是因為某次他在游泳池見到她時未曾上前相認
此背叛造成Michael長年以來的心靈陰影
結果電影裡竟然刪去了這個重要情節
小說裡當Michael在法庭與Hanna不期而遇時
他的說法是「我認出了她,可是我一點感覺也沒有。一點也沒有。」
電影裡的Michael卻明明是深受震撼、幾乎快跌下椅子的反應
小說裡Hanna自始至終都知道Michael有參與她的審判
但電影裡只剩宣判時一個看似巧合的眼神交會
不知道導演想說的是什麼?
而那教人看不懂的探監臨時抽腿的戲碼也是小說裡沒有而電影裡多加的
小說裡的Michael對該不該向法官陳述他所知道的事實「Hanna是文盲」而困惑
他去問了自己當哲學教授的父親
甚至還見了法官
但就是沒有真的動念要去見Hanna當面勸她
電影把兩個人的最後一面處理成女的一廂情願男的冷酷無情
讓人有種後來Hanna自殺都是Michael害的的感覺
但小說裡描寫的卻是個比較溫馨和平的場面
Hanna問道「一切都結束了對不對」
甚至Michael還熱切地鼓勵她:「為什麼要結束?」
編導當然有改寫故事的空間
只是要改就要改得合情合理、要有能耐自圓其說
偏偏「為愛朗讀」卻像是畫蛇添足般
把人家本來好好兒的故事戳了好幾個洞
事後回想很多看電影時看不懂的地方
其實都是電影版本自己添加或改編之處
我實在無法昧著良心說它改得好呀

「為愛朗讀」在台上映的那陣子
我讀過一篇講述犯罪認定的文章
提及徐林克此書有在替納粹黨屠殺猶太人釋罪的爭議
這個議題的歷史包袱太沈重
我沒有能力也不想碰
但「我願意為妳朗讀」富含大量值得思辯的內容
這點卻是毫無爭議的
我看過的德國小說不多
碰巧「偷書賊」跟「我願意為妳朗讀」都是跟納粹有關的小說
作者皆以不落俗套的方式說出一番事理
並跨過文字隔閡風靡全球
雖然那段晦澀的過去是每個德國人揮之不去的羞恥跟傷痛
卻也因此激發出巨大的創作能量
想來想去德國人還是幸運得很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