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無敵快
想當初
不只別人、連我自己都不覺得這個英國夢會實現
結果十二個小時後我竟然就要出發了!
我給自己四個晚上的時間整理行李
白天想到什麼再丟進去
結果最起勁的人是老媽
本來以為拖運行李只有廿公斤額度
啥都不敢多帶想說到英國再買就行了
後來發現可以帶到卅公斤之後
母親大人開始向我推銷各式各樣她覺得「用得到」的東西
理由是「這些東西到英國買都很貴」
於是行李箱裡出現大批衛生棉、大條牙膏、南僑水晶肥皂、隱形眼鏡藥水、水果刀、透明膠帶etc.
有些名堂乍聽之下有點蠢
可是仔細想想也的確有其用途
唯一的意見分歧出在「梳子」
媽媽硬要我帶一把從涵碧樓A出來的塑膠折疊梳
問題是本姑娘頭髮稀疏至少一年來沒碰過梳子了
向來就是手指抓一抓就行
辯了好一會兒她仍舊無法相信怎麼有人不需要梳子
暫時把梳子收起來隔兩天又偷偷丟回行李箱被我發現
而原本以為會最佔空間的衣服真正打包起來也沒多少
爸媽說當學生樸實點基本款帶一帶就夠了
竊以為屆時沒衣服可穿才好呢
當場便有了就地購物的充足理由

昨天收到雞精的farewell e-mail
信裡提到十三年前的紐西蘭之行:
「還記得當初高中的時候你要去紐西蘭,我自己感覺起來是依依不捨的,但這次你要去英國,我反而覺得歡喜多過於離情。」
經故友這麼一提醒
才驚覺這次出國並非人生中頭一遭赴異地求學
可是之前卻從來沒有把兩件事連結在一起
因為相異點太多了
年紀是很大的關鍵
十七歲跟卅歲的我處在人生截然不同的境地
以致於「出國唸書」所代表的意義也大相逕庭
高中那次是爸媽說要過去就一起去了
這一去不曉得什麼時候回來或甚至要不要回來
懵懵懂懂只覺得不必考聯考也不錯
而反正有家人陪伴對陌生環境該有的緊張也省了
唯一捨不得的是那些一起瘋瘋癲癲的朋友
此次的英倫之行則完全出於自發性的自由意識
沒什麼意外的話(碰到王子之類的)歸期不遠
在興奮之餘我並沒有太多不捨
因為人生的骨幹已經大半成形
離開的一年間家人啊、朋友啊這些人際關係不會有什麼改變
反倒是首度真正的離家獨居讓我有點緊張不安
另一個鉅大改變是現在網路發達太多了
當年思念朋友只能靠飄洋過海七天後才收得到的親筆信
南北半球的距離真的像天涯海角般
現在有e-mail、blog、Facebook、MSN一堆有的沒的
只要有網路
人在台灣還是英國還是什麼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的地方有差嗎?

雖然吾父一直很給我漏氣
到處跟人家講說我是「去玩的」
但他不明白我這人有一個缺點或說優點就是愛耍認真
只要一披上學生身份
我不管那一科重不重要有沒有興趣或段考考不考一律嚴陣以待
高中時連軍訓護理家政都唸得很起勁
大學時連參加暑期遊學課程都卯起來K
回頭去想這樣並不很好
現在的我更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應當能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而非照單全收
不過我很確定的是
在人生安插這趟英國行決非為了輕鬆偷懶懈怠
留在台灣繼續目前的生活才是安逸的舒適圈
可是假如我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固守穩定而熟悉的一切
雖然避開了挑戰跟風險
卻不免限制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不確定在另一個城市會學到些什麼
但我會認真生活、感受及記錄周遭發生的一切
可能說過很多次了
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幸運之神的眷顧
這幾天許多人聽到我即將出國的計畫都很羨慕
因為這幾乎是每人都曾有過的夢想壯志
真正有能耐或決心實踐它的卻非常少
我不會浪費這個機會的

最後要謝謝那些記得我出發日的朋友們
不管是打電話、傳簡訊、寄e-mail還是送Facebook訊息
有把我放在心上的你/妳們都令我非常感動
所謂「久別勝新婚」不止適用於愛情
離開對友情、親情是一種催化劑顯影劑
它讓重視你喜歡你的人有表達的機會
這一切我都會銘記在心!
本來想貼郭富城「等我回來」的歌詞
不過發現內容太肉麻是寫給情人的
再說又何必「等」呢?
換個位置大家繼續前進、繼續努力
我最討厭等來等去拖泥帶水
要記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呀
Bye-bye下篇網誌就會從倫敦宿舍發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