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家同校長日前對於畢業典禮的一番見解
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學畢業典禮

更精確的說法是「試著」回想大學畢典
因為我的人生裡根本搜不到關於參加大學畢業典禮的回憶

那年
我跟班上絕大多數同學一樣缺席了辦在總區的畢典
當然畢業還是件值得慶賀的事
我們邀父母參加了早些天在醫學院舉辦的撥穗典禮
興奮地披上學士服與好友相約去總區外拍留念
但就是對出席所謂的畢業典禮興致缺缺
(事實上全班一百三十幾個似乎當天出現的不到十個
其中除了可憐的班代大多是為了看他系正妹而去)
理由很多:不想早起、要準備國考、對總區沒啥感情……
但我想更核心的原因是
在經歷七年大學教育其中包括四年寒窗苦讀、兩年流浪見習、一年忍辱負重實習
「畢業」的意義早就幻化在這些實質的辛酸血淚中
(還真的有血,包括病人的跟我們的)
典禮相較下只是個不值一哂的形式
參不參加它、典禮精不精采、校長說了什麼
都不影響大學畢業這件事在我們生命裡已確立的價值
(校長的臨別贈言我會願意聽但在家裡蹺二郎腿看報紙就好了
又不是郭富城演唱會何必看現場)

人生中很多典禮都不需要講究
就像興建一棟建築
把精力花在規劃曇花一現的動土開工或落成剪綵儀式
計較出席者大不大伽、記者報導豐不豐富、花籃多不多
卻忽略結構設計、使用建材、施工效率
完全本末倒置
但很多人卻執著於這些虛幻膚淺的表象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婚禮
我始終搞不懂把心思花在籌備一場夢幻婚禮的意義何在
參加馬拉松有人會對起跑時的姿勢跟位置斤斤計較嗎?
還有對什麼勞什子的望年會我也是厭惡大過於喜歡
辛苦一年大家同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是有其必要
但為了籌備一場能討好上級的典禮
背後卻是長達數月的搶場地、募款、準備節目etc.
搞了老半天這場典禮或許娛樂了坐陣指揮的主帥
卻讓真正應該被慰勞的下屬們更加人仰馬翻

簡言之
不管是什麼典禮:畢業典禮、婚禮、喪禮、頒獎典禮、望年會、慶生會……
枝微末節的形式都無法用以強化典禮之所以被舉辦的實質意涵
典禮辦得盡善盡美
不代表大學就唸得好、婚約就天長地久、逝者就上天堂、得獎榮耀就加倍、公司明年就業績長紅、生日願望就能實現
典禮不是不能辦
但一切形式都該是因應情緒與誠意自然而然產生的
不該辭溢乎情、過於誇大讓它凌駕於實質情感面上
太注重形式不只勞民傷財
容易讓參與者遺忘典禮背後的意義
更令人懷疑是否就是敗絮其中、缺乏誠意
才這麼迫切需要金玉其外來加以掩飾?

回顧求學歷程
我發現畢業典禮的感動度跟指標性大致隨年齡遞減
從幼稚園、小學到國中
畢業典禮上多多少少有獎可領或有機會上台致辭參與感特高
而那個年紀同儕影響力又非常大
與朝夕相處的同學要分開不免離情依依
高中畢業前夕我已推甄上台大
所以強迫中獎負責了典禮的一部份設計還跑去跟氣球公司接洽
老實說典禮結束後我只覺得總算完成任務鬆了一口氣
北市高中畢典一向是各校表現創意的角力賽
辦得沒梗、不特別、記者懶得報只會被其他同學嫌
這也是為什麼李家同校長會嫌現在的畢業典禮「媚俗」
因為現代學子期待的根本不再是傳統沒驚喜的典禮
尤其在學生愈能自我掌控典禮程序的高等教育機構裡
若尊重學生意見來辦就不可能再出現那種「莊重」或說「沈悶」的場面
這是教育體制本質的不同也是時代演進下的自然轉變

之前就說了
其實典禮完全不重要
所以我根本懶得分析究竟是傳統式還是創新式的畢典好
但值得研究的是學生面對畢業典禮的心態
對於李校長那一輩的人而言
唸到大學畢業是件了不起值得驕傲的大事
當然要廣召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
而整個典禮也會是隆重正式的
相對之下現在考不上大學比考上還難
大部份的學校系所要唸畢業也不需要費什麼功夫
大學畢業生怎麼還會有那種感恩、惜福的情緒?
再者現在網路通訊發達
畢業後並不代表同學就再難聯絡得上
更別提大學四年裡很多人本來就不太常來上課
那種各奔前程珍重再見的離情自然大減

對目前普遍走惡搞路線的大學畢業典禮
我們其實應該樂觀其成才是
因為這代表畢業生是用歡欣喜悅的態度迎接人生下一段旅程
如果大學畢業生在典禮上會抱著難過、肅穆的心情
依我看
要不是害怕畢業即失業
就是對過去幾年太混深感懊悔
並不是什麼好事啊
我很欽佩李校長對教育一直以來的關心
只是台灣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那麼多
把墨水跟口水浪費在畢業典禮的氣氛營造上
未免失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