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日中時民意論壇有一篇很有趣的投書,標題是:「退休教授任教私校,哪裡『不公不義』?」為最近遭輿論群起撻伐的雙薪教授提出平反。

作者的論點主要有二。一是教學研究經驗豐富的退休教授可以提昇私校品質,減輕高等教育M型化的問題,而且政府輔助私校的經費額度並不高,不適用旋轉門條款(註)。二是新進博士就業困難的問題要從整體升學、生涯規畫等面向著手,不該單單只把矛頭指向這些退而不休的教授,怪他們阻塞了後進的就業管道。

註:「旋轉門條款」又稱為「公務員離職後利益迴避條款」,是為了防止公務員利用其服務公職之機會,在離職後改任營利事業時,循原任公職時之管道或機會,牟取不當利益或取得其他競爭者所無法享有之便利。其明確的規範主要是列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十四條之一:「公務員於其離職後三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五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之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之股東或顧問。」

對坐領雙薪的預設立場確實是負面的,所以我以一種等待被說服的心情來讀這篇文章,可惜讀完後卻絲毫沒有被說服到。作者的看法不無道理,尤其在保障最低道德的法治面上,其實是說得通的,但放在社會觀感與更高的道德面上,未免不堪一擊。

首先,退休教授可以提昇私校教學品質的論點,就不見得成立。任何專業從業者,經驗與熱誠這兩個特質向往往此消彼長。在學界打滾已久的老教授們有其不可取代的學術威望跟熟練度,後輩們短期內難以望其項背,但新進教授卻有沒包袱、更具創意的優勢。我認為私校辦學要闖出一片天,延攬退休教授並不是最好的作法,因為這些「老兵」帶來的一定還是之前在建立起來的那一套,如果一心只想搜羅退下來的老師,私校註定永遠落在公校的腳步後面。更別提橘越淮為枳,老教授退休後再到私校任教,環境跟資源就已經差很多了,心態上也一定有所轉換,期待他們創造與以前相同的產值,只是一廂情願。

倫敦時裝週在大牌雲集的其他三大時裝週環伺下,仍能於時尚圈中佔有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是因為它不會只想硬碰硬,花大錢把已建立起名聲的設計師挖來倫敦發表作品,相反地,它把設計師多半名不見經傳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前衛多元的伸展台成為眾多明日之星的搖籃。同樣的,私校經費不足、學生素質較差的教育窘況,短期內難以全盤改變,所以要迎頭趕上公校絕不能循著傳統路徑慢慢追,應該反其道而行,延攬年輕、創新的師資團隊,才可能化阻力為助力,小兵立大功。

再來是退休教授到底適不適用旋轉門條款的釋義。教授們願意退而不休,繼續為教學研究奉獻心力,社會大眾一定是舉雙手雙腳贊成、感激敬佩都來不及了,何必反對?問題就在於他們已經辦理退休,領得政府體念過去辛勞、讓他們得以安養天年的補助,結果事實上卻沒有真的退休,換個地方明明做的還是同樣的事,莫名其妙就變成有兩份薪水可領。對此爭議教育部高教司何卓飛表示,「按照法規,只要是政府補助款不超過經費20%的非營利機構,不適用旋轉門條款。政府給私立學校的經費非常少,最高的也只占11%,因此於法沒有限制。」從性侵幼童卻獲判無罪所引發的民怨事件後,社會大眾的共識是:咬文嚼字的法條縱然是判決依歸,普羅大眾的法律情感也必須考慮。雙薪縱使沒有犯法,但看在努力個老半天卻往往連一份薪水都保不住民眾眼裡,情何以堪。

教師和醫師一向都背負著較重的社會期待,前者作育英才與後者濟世救人,都不該單單是為了累積財富。在教育階層上屬金字塔頂端的大學教授,其社會地位最高,也必須受到更嚴苛的道德審視。而在這樣的高標準下,鑽漏洞、領雙薪的行為被歸不公不義,自然不足為奇。倘若國內教授退休後想留任學界的比例很高,比較好的做法應是效法美國,取消強制退休的年限,讓真心不為名利、投身教學與研究的學者,能遂其志繼續留任,免除其瓜田李下的嫌疑。又或者,這些教授可以退休金或私校薪俸擇一領取,或採取志工性質、不佔缺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不是反成一段佳話,更讓人敬重?

至於新進博士晉升無門究竟與老教授們退而不休有多大關係,確實難以估量。我同意投書裡所說,更根本的改進之道是加強生涯規畫的諮商輔導,畢竟不是每個博士都適合或一定要從事教職。但如果上頭就是沒位置,再有能力、有意願的未來教授也註定會胎死腹中。活絡而流通的升遷管道,是所有產業賴以蓬勃進步的必備要素。留任舊人固然是種相對低風險的人才運用手段,但新人卻永遠沒有上場磨練的機會,不久的將來恐怕會出現學術斷層。

退休教授到私校任教所付出的努力,不容抹殺,但如果沒有那兩份薪水的吸引力,還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我實在非常懷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教授們當無償義工也太強人所難了,只是做多少事就領多少薪水,硬要把人民普遍感知到的不公不義凹成急公好義,也太鄉愿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