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六下午的門診

進來的是一個小男生

「醫生,妳上禮拜開的那個藥,效果『還好』耶。」他艾艾地說

我瞄了一下病歷

他上週來看的狀況是皮屑芽孢菌造成的毛囊炎

而我開了抗黴菌的塗抹藥劑給他

我忍不住在心裡暗自嘀咕:「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嘛,講『還好』是什麼意思?真不乾脆!」

但表面上仍保持和顏悅色:「『還好』是指……效果不好嗎?」

小男生點點頭

「這種病本來就是吃藥的效果比較好,」放下病歷我老神在在地解釋,「上禮拜我是想能不吃藥就先不吃,所以才先開擦的給你。那要不然我今天改開吃的好了。」

「可是我還一邊在吃治療痘痘的抗生素欸,兩種藥一起吃會不會不太好?」小男生問

聞言沒多想我脫口而出:「其實『還好』欸。」

語畢自顧自地在那兒傻笑

哈哈原來我自己也是「還好」愛用者啊

 

「還好」語焉不詳、游走於灰色地帶

「隨便」一樣幾乎有說等於沒說

即使言者通常心裡是有確切答案的

但礙於真實版本太尖銳、傷人、難以啟齒

只好用模稜兩可的語句試圖把尷尬情境帶過

而在一個前因後果有脈絡的對話裡頭

聽者多半可以猜得出「還好」的意義究竟是正或負面、肯或否定

也會很有默契地不把答案戳破

讓雙方都保留一點面子和轉圜空間

 

怕傷了我為醫的尊嚴

古意的小男生不好意思明說藥效不佳

所以選擇了相對中性的「還好」

而開藥後效果本該立竿見影

當聽到回應只有「還好」

我多半也猜得出那是「不好」的修飾版

其實醫生當這麼久了

面對病人回診時療效不如預期

早練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本事

當然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病人在治療下一天天進步

假若沒有

我寧可對方回診時直接告知

這樣我們才可以檢討是藥本身的問題、使用方式不對、診斷出錯或是有其他加重因子尚未排除

然後擬定下一階段的治療計畫

 

雖然之前沒特別注意

「還好」想必也在敝人看診口頭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沒辦法啊臨床上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也不好把冷冰冰的數字跟術語直接丟給病人

比方說假設文獻報告某藥的副作用是1%胃腸不適、0.5%起紅疹、0.3%暈眩之類的好了

當病人詢問吃這個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只有剛背完藥理學的clerk或intern會一字不漏、據實以告

有經驗的醫師皆知把上面那串資訊丟給病人

只會徒增他的緊張和減低醫囑順從度而已

既然副作用輕微、可逆、發生率又低

「還好」帶過既沒說謊又輕鬆方便

大多數病人要的也就是這樣的reassurance罷了

另一個狀況是病人常問我做冷凍、打痘痘針、打雷射痛不痛?

痛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也難以量化

只好又使出呼攏神技回答:「還好。」

意思是當然會痛但你/妳應該可以忍受

 

出發點良善的「還好」是社交禮儀

但需要魄力跟果斷時也在那邊「還好」

就很討人厭了

 

閒聊時的「還好」是真的還好

竊以為最顧人怨的是當別人徵詢你意見並要依此作後續決定時

「晚上看這部電影好不好?」「還好。」

「待會兒吃那家餐廳如何?」「還好。」

「我剛剛表現得怎樣?」「還好。」

在這種情境下「還好」意同「差強人意」

就是沒爆爛到完全不能接受

但如果你真要我接受的話我會不太爽

說穿了這根本是種假隨和嘛

會勇敢說「不好」的人通常有自己的主張

所以雖然表面上比較直接跟傷感情

卻是具有建設性的否決

打出還好」牌的人則通常不會再有進一步建議跟指示

還好」 End of discussion.

明明在挑剔卻挑得雲淡風輕

同時又把球丟回發問者

完全就是個不沾鍋啊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

我自己也三不五時地說還好」

如果哪天被禁止說這兩個字

肯定會變得綁手綁腳、渾身不對勁

不過同時

我也是個很坦率、直白、不愛拐彎抹角的人

尤其在某些不容許模糊空間的情境裡

我習慣把話講得很清楚

留太多沒必要的想像空間

自以為仁慈

卻往往只是把否絕的尷尬延後跟再擴大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