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近乎飽和的化妝保養品市場裡,各家廠商為了提高自家商品的市佔率,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開發新噱頭、新成份、新行銷手法、新代言人,但通常,要改變已經相對穩定的消費習慣非常困難,每季層出不窮的眾多新商品裡,能通過嚴酷激烈的市場考驗,成為熱銷款或進而長賣的微乎其微。創造新需求、開發新市場,才能真正為廠商帶來大幅進帳,而「洗臉機」正是這類劃時代的商品。以往,所謂保養程序指的是洗臉後的塗塗抹抹,洗臉機的出現等於把戰線往前拉到洗臉前,廠商嘗試建立的這個新觀念,讓愛美女性無不對此商品趨之若鶩。

 

媒體及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關於洗臉機的資訊和証言,甚至某品牌還找來數名「美女皮膚科醫師」露臉代言,然而,洗臉機真的有那個神效跟必要嗎?真正有判斷力不被商業操作牽著鼻子走的消費者不多,且因事涉皮膚科學專業,大部份人就算心裡存疑,也缺乏尋求解答的能力。在被反覆問及相關問題後,我想,身為皮膚科醫師的自己實在應該跳出來,替民眾做搜集資料跟研讀分析的工作,並整理發表出來,不要再讓大家受困於那些似是而非或甚至誇大不實的論述中。如果洗臉機真的好,也要讓大家明白它究竟好在哪裡、對哪些人幫助最大,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投入追捧洗臉機的陣營,甚至用錯誤的方式使用它。

 

以下將分幾部份探討這個議題,首先分析臉部皮膚的特性,接著藉由一篇2006年發表的論文-也是目前文獻上所能找到唯一一篇相關的科學論文-簡介洗臉機原理。有這些背景知識後,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廠商所宣稱那些令人心動的功效,在學理上是否站得住腳。讀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目前心中對洗臉機的大部份疑惑,將可獲得解答。

 

臉部皮膚特性

如果說臉部皮膚需要使用機器來洗,那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需不需要呢?臉部和其他部位的皮膚有何不同?

不排除某一天,或許也會有廠商開發「洗身體機」,不過就目前的保養消費模式來說,大概也只有洗「臉」機有賣點。畢竟,臉是我們的門面,女性(及部份男性)總是把追求臉部皮膚的完美當成第一要務,其他部位相對不受重視。而因為臉部總是曝露於外,這部份皮膚也必須直接面對外界環境如風吹、日晒、溫濕度變化、煙塵等的挑戰,同時,亦遠比其他部位的皮膚有機會與化妝品和保養品長時間接觸。

上述,是臉部皮膚很直觀、一般民眾都能想得到的特性,而在皮膚生理和組織學上,臉部皮膚當然也有跟其他部位大不相同之處。臉部皮膚的表皮和真皮層厚度比其他部位薄,尤其眼皮處的皮膚更是全身上下最薄的。此外,臉部還擁有密度最高的皮脂腺分佈,T字部位的皮脂腺密度高達900/cm2,是臉部其他部位的2倍、手臂的9倍以上。如此密集的皮脂腺,正是導致那些大家欲除之而後快的出油、粗大毛孔、粉刺增生等皮膚問題的元兇。

為何皮脂腺會與毛孔粗大相關呢?因為每個皮脂腺的開口都位於毛囊上,亦即皮脂腺和毛髮永遠相伴出現,每個毛囊和它所附屬的皮脂腺被稱之為小皮脂腺單位(pilosebaceous unit),結構參見下方示意圖。

acne-causes  

 

當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皮脂堆積無法及時排除時,便會形成粉刺,下方示意圖的左邊為白頭粉刺、右邊為黑頭粉刺,兩者差別在於有無開口。

lesionsclosed lesionsopen  

 

 

粉刺感染發炎便形成了青春痘,所以我們很容易地可以理解,為何油性膚質及青春期的人常受面靤困擾,因為此族群的皮脂腺總是過度賣力,粉刺特別多。然而「皮脂分泌旺盛」只是痤瘡四大病理機轉的其中之一,另外三者為毛囊表皮角化異常、細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增殖以及發炎反應。下圖為痤瘡病理機轉的示意圖,由A至D為微粉刺、粉刺、發炎丘疹/膿疱和囊腫型痘痘。

DSC02252  (摘自Fitzpatrick 7th Ed.)

 

許多洗臉機所宣稱可達到的功效,都與臉部皮脂腺直接或間接相關,所以上頭花了不少篇幅介紹皮脂腺和它所可能導致的病生理變化。在進入下部份前,要特別提醒大家,人體各部位的結構和組織分佈,都有其演化學上的道理,換言之,皮脂腺之所以如此密集且大量地分佈於臉部皮膚,正因為此處比其他部位更需要油脂、更害怕乾燥。雖然在現代社會的社交考量上,油光滿面為大眾所不喜,不過除非皮脂腺已經旺盛到引發面靤了,否則適度出油跟輕微的粉刺堆積是正常的,也並不會導致任何皮膚問題,往往是揠苗助長的過度清潔跟欲去除粉刺的擠壓,讓皮膚反而出狀況。

 

洗臉機原理

以下內容改編自:J Cosmet Dermatol. 2006 Jun;5(2):181-3. Development of sonic technology for the daily cleansing of the skin. Akridge RE1, Pilcher KA.

清潔是臉部衛生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清潔做得好,不但皮膚能保持其正常機能,接下來的保養成效也能一併提高,相反地,當皮膚清潔不足或過頭時,其防衛機能將會受損,有時甚至會一路惡化衍生需要求醫的皮膚疾患。只是,所有傳統臉部皮膚清潔產品,都必須仰賴使用者正確且勤奮地使用,才能達到具有一致性的穩定效果,變數太多。

音波科技是一種全新且有效的清潔方法,它已經被廣泛用於口腔清潔,亦即大家所熟悉的電動牙刷。研究已充份證實,電動牙刷能達到比手動更有效率的清潔效果,理論上,將此科技運用於皮膚也是合理可行的。音波科技巧妙利用皮膚本身的彈性來達到清潔效果,且透過選擇適當的振動強度和頻率,又不至於過度撕扯或磨擦皮膚。與電動牙刷相比,在設計音波洗臉儀器時,除了皮膚的彈性和抗拉強度之外,還得把皮膚表面所堆積將脫落的表皮細胞和毛孔內的皮脂納入考量。

理論上,如果我們把具差異性的力量施於毛囊開口,讓粉刺跟其所附著組織間產生相對運動,將可以打斷它與毛囊壁之間的連結,使粉刺從毛囊開口排出。基於此,新的音波毛刷被設計為順、逆時針雙向動作,其清潔效果比早期單向旋轉毛刷要好得多。此外,也必須將此雙向動力的強度,限制在皮膚彈力所能承受的範圍內,以免傷害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纖維。

圖一顯示儀器壓力與皮膚張力間的關係。因為皮膚獨特的物理特性和組織分佈,其彈力係數可分為三區,隨著壓力增大,有愈來愈多的纖維組織會被拉長、轉向,最終皮膚硬度將快速增加,等同於膠原蛋白的硬度。音波毛刷所施於皮膚的理想力量強度,必須介於能將毛孔打開又不至於拉扯膠原蛋白之間,亦即第一區和第二區前段,超過則膠原蛋白將被過度拉扯。

3  圖一

 

刷頭分為兩區(見圖二):第一區介於外圍固定毛刷列和內層旋轉毛刷之間,此區的作用是深層清潔,使皮膚疾速振動扭曲、排出粉刺,然後第二區的毛刷再以掃除方式,將表面殘骸移除達到表面清潔。

簡報1 圖二

 

圖三圖四則顯示毛刷將雙向力施於皮膚及皮脂時所產生的反應。在圖三中,毛刷尚未動作,毛孔被皮脂塞住。在圖四中,外層旋轉毛刷先平行於固定毛刷往一個方向移動,促使皮脂變形,接著又往反方向移動,回到未動作前的位置後又持續往該方向旋轉,使皮脂往反方向變形。這樣的動作以音波頻率一再重覆,最終便可以使皮脂或其碎片自毛孔壁上脫落排出。

 

1圖三 2  圖四

 

廠商廣告內容

這部份以洗臉機廣告內容為主幹,討論其可信度。多數內容擷取自「Clarisonic科萊麗」台灣官網,純粹因為發表上面那篇論文的作者群正是此品牌洗臉機的研發者,它的台灣官網亦是目前建構得最完整、資料最充足的品牌。本人與「Clarisonic」無利益衝突,亦無推薦之意圖。

(以下畫面摘自「Clarisonic」官網)

1

化妝保養品廣告一向喜歡提出數字當佐證,以塑造專業權威感、增加說服力。除非拿到內部研究資料,否則很難得知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但事實上實驗設計如何設計、受試者如何選擇、名詞如何定義,都在在影響這些結果的信度跟效度。「偽科學」的以假亂真,使它往往比江湖術士的信口開河更加可怕,然而一般消費者並不會去細究背後的眉眉角角,總是聽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了。我並不是說這些廣告上的數字是偽造而來,但在解讀上述及任何其他商品的廣告術語時,必須抱著一定程度的質疑,才不會流於盲從。

「25%毛孔飛縮」這句,連我身為皮膚科醫師都看不懂。飛縮(Fraxel)這個名詞源自於分部雷射(fractional laser)第一台雷射機器的商品名,後用以代稱分部雷射這個技術。有別於傳統磨皮雷射是將皮膚全面破壞,分部雷射只點狀破壞一部份,大大縮減恢復期、提高病患接受度。飛梭對皮膚主要的作用是縮小毛孔、除淺層斑和改善細紋,只是很顯然,洗臉機和雷射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我猜測這裡只是借用「飛梭」來代表毛孔縮小的效果,這實在有點混淆視聽,而且所謂「25%」意涵為何?是25%的毛孔會縮小,或是全部毛孔大小會縮至本來的75%?

「93%肌膚更透亮」亦語焉不詳,是93%的使用者証言覺得皮膚變透亮,每個人臉上有93%的肌膚變透亮,還是肌膚透亮度(有辦法客觀地量測這個嗎)增加93%?

同理,「洗淨94%毛孔殘汙」也令人困惑,理論上很難去定義跟量化毛孔殘汙。

 

簡報1  

這張的可信度相對高一些,因為出現圖片了,只是眼見真的為憑嗎?

黑頭粉刺的部份,使用後那兩張圖的左邊應是用洗臉機清潔的效果,右邊是手工清潔的效果。廣告內未多作解釋,但這個實驗應該是先用可辨識皮脂的螢光染劑塗抹鼻頭,然後再比較清潔後的殘留狀況。確實,用洗臉機比手工更能將皮脂洗淨,但手工能達到的效果也已經不錯了,何況,誰知道那個示範者是不是為了製造反差隨便洗洗而已。即使用了洗臉機,其實洗完臉還是染得到少許皮脂,說「終結」有點誇大,再說對皮脂分泌旺盛者而言,粉刺隨後便會再出現,即使可清除效果也是暫時的,畢竟洗臉機無法減緩皮脂生成的速度。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只看到皮膚表面的皮脂被洗掉,但任何擠過粉刺的人都知道,粉刺是一顆顆種在皮膚裡的,洗臉機真的能把它們連根拔除嗎?上頭論文裡提到音速振動可打斷粉刺與毛囊壁的連結,促使粉刺排出,但僅停留在理論敘述,並未提出証據證實有此效果,廣告文裡亦未針對此點說明,所以我推估洗臉機應該頂多只能把黑頭粉刺表面洗掉而已。

「6倍深層清潔,增加61%保養效果」,聽起來非常吸引人,但仔細看右邊附圖,只顯示了它比手洗更能清除表面彩妝罷了。「6倍」這個數據,再次地,不知從何而來;至於「增加61%保養效果」,內文裡的解釋是皮膚「對保養品的吸收力」增加61%,但事實上,吸收力增加不完全等同於吸收進去後的效果增加,這句話有誤導嫌疑。而且,我向來主張多數保養品的效果都被誇大,主要成份真正在皮膚發揮的作用,有很大的差距,不明究理者往往只是花錢買希望(詳見保養品無用論妳擦的保養品有效嗎?)。如果在臉上擦保養品本來就沒有太多除了保濕外的意義,想靠使用洗臉機來增加皮膚對它的吸收,也就更加沒必要了。

「有效改善膚質」這部份有踩到我的線,因為它提到了「敏感性問題肌膚」「玫瑰斑和暗瘡的病患」。雖然,我相信廠商的原意只是在強調洗臉機的溫和、不傷害皮膚,故敏感型膚質(這在醫學上沒有定義)、玫瑰斑(酒糟)和暗瘡(痤瘡)患者也可以安心使用,然而這裡的文句跟照片加起來,卻難免會讓消費者看了之後,解讀為使用洗臉機便能夠改善這些問題,並因此拖延就醫或甚至不就醫。事實上,若病患的臉部皮膚正在過敏發炎,我們會囑咐他只用清水洗臉,連清潔劑都儘量不要用,更何況是有毛刷的洗臉機;酒糟的治療重點在避免惡化因子,例如曝晒、熱飲、悶熱環境等,且因為患者常合併化妝品不耐症,為減少刺激,清潔上僅建議使用不含皂的洗劑、以手指洗臉;因為痤瘡的病理機轉之一就是皮脂腺的過度分泌,許多患者誤以為把臉得更乾淨就可以大幅改善病況,其實,若使用含皂鹼的洗劑過度清潔,往往會把臉部的正常pH提高,破壞皮脂本來提供的正常防衛功能,進而增加痤瘡治療藥物的刺激度,簡單來說,清潔在痤瘡治療上的角色非常基本,只要一天兩次用溫和洗劑洗臉再塗上藥物即可,光是把臉洗乾淨不會改善痘痘,但把臉洗得太乾淨卻會製造新的問題,不要劃錯重點了。

 

2

這部份的最左和最右部份跟之前出現過了,不再贅述。中間則是用洗不破蛋黃膜來強調此音波共震的溫和性,乍看之下頗有說服力,但其實那層膜相當強韌,大家應該都看過某些有機蛋的蛋黃可以插了十幾支牙籤還不破,洗臉機洗不破似乎也沒那麼稀奇。

 

(以下摘自Philips官網)

4  

音波科技是Clarisonic的專利,所以這款洗臉機只強調清潔、去角質,完全沒提到粉刺,廣告詞相對平實。只是同樣不曉得那「6倍」清潔效果的出處為何,而且好巧啊居然跟另一家廠商的數據一樣。這裡倒是多了一項「改善微循環」的功能,我相信這應該只是用學理去推得的結果,並未做實驗証實,再說,臉部皮膚的微血管本來就很豐沛,再加上離心臟很近、非負重區,微循環上實在沒什麼需要改善的空間,就算真的要,徒手按摩也可以達到類似功效吧。

 

結論

又不是報名參加了臉部皮膚清潔大賽,否則,我想願意花錢購買洗臉機的女性,肯定都不是單純著眼於它能將臉洗乾淨,而是希望透過徹底清潔,達到後續皮膚光滑透亮、毛孔縮小、保養效果加倍的間接成效。在沒用過洗臉機的前提下,或許我下的結論也不全然客觀,但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資料,加上皮膚科學專業,我認為在清潔這方面,洗臉機確實手工更能有效率地清除彩妝、老廢角質、表層皮脂,但這並不代表不使用它,我們的臉就會洗不乾淨,也不代表用了它,就一定可以連結到那些廠商描述得天花亂墜的神奇功效。在臨床上我從沒看過病人因為臉部皮膚清潔不足而就醫的,反倒常常看到因過度清潔保養而把皮膚愈弄愈糟的病人。

所以洗臉機到底該不該買?我只能說,如果妳有一筆閒錢想買個新玩具來玩玩,在正確使用下,洗臉機應該還是對清潔效果有助益,看起來也是安全的,不過如果妳求的是清潔之外的效果,在讀過我上述的分析後,就請自行斟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