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情和兩性議題我無感很久了
原因已寫在兩性話題
那篇裡頭沒表明的
是當時自己困在一段進退兩難的關係裡
明明不滿意當下處境
明明看不到未來有一丁點改變的可能
卻缺乏扭轉局勢或重新開始的勇氣
這讓我對愛情失望已極
認為這輩子在感情上大概就這樣了吧
紅塵男女的愛恨嗔痴再與我無關

對那段感情的容忍和耐性終究被磨光了
揮別之際
對未來會如何、能不能再遇見愛情
我其實毫無把握也不敢有期許
換言之我不是為了尋覓另一段關係而離開
純粹只是不想再委屈下去
最壞頂多就是獨身到終老吧
檯面上許多成功亮麗的女性不正是如此
這樣想著
便覺得沒人愛也不是太可怕的事
並非真的心如止水
而是已經太久沒有嚐到戀愛的滋味
忘了它的甜、它的美
也不認為那會再度降臨到我身上

像被邱比特的箭射到一樣
最近的發展整個很失控
長到這麼大也談過幾段感情了
我不曾感受過同樣的震憾
不只是心情上的雀躍欣喜
居然吃不下、睡不著、爆瘦回大學時代的身材同時卻神采奕奕
自己都很莫名其妙是中邪了嗎怎麼會這樣?
同時人生中恰巧出現其他轉機
像是開始上TutorABC、搬到新家展開一個人的生活
這些或許也提供了一部份推波助瀾的力量
但我心知肚明
那個像火山爆發、颱風過境一樣
讓世界頓時天旋地轉的東西
叫作愛情

重新擁抱愛情
讓我重新對此話題燃起興致
上禮拜看診前到書店閒逛
拾起這本書:「在怦然之後:關於愛情的16堂課」
翻了兩頁就決定買下
它跟一般無病呻吟的兩性書籍很不一樣的地方是
作者(海苔熊跟台大愛情研究團隊)有很強的心理學背景
每個篇章都旁徵博引到像在看scientific paper
但同時文情並茂摻雜著很多故事、實例
讓讀者不至於覺得枯燥嚴肅、難以下嚥
因為太精采
厚厚一本書我沒花幾天就看完了

對愛情心理學的好奇跟探索
是希望能對愛情在自己身上造成的作用
有除了束手無策、任其宰割外的了解
從大一唸了普通心理學之後
就對這門學問甚為著迷
很多當年學到的東西:Pavlov's Dog(制約)、破窗理論、靠讀音記憶、由錯別字看出從大腦想到手寫出來之間的歷程etc.
至今仍琅琅上口或應用中
人類的心理與其續發行為之複雜
正區分了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不同
心理學家精心設計實驗後所歸結出來的理論
總讓人覺得有趣跟萬分驚喜
然而我並不想走火入魔到什麼事都用心理學來分析
作者在自序裡也說:「真正的愛分析不來。」
所以我從沒抱著唸愛情教科書的心態在讀這本書
在現實世界裡談情說愛靠直覺跟真心就夠了
不需要猜疑、偽裝、擬定策略、玩欲擒故縱的遊戲
但如果想從較科學的層面去了解戀愛心理
以及兩性相處可能碰到的問題
倒是還滿推薦這本書的

說到與愛情相關的著作
怎能不順道提一提這本近代愛情經典
Alain de Botton的"Essays in Love: a novel"「我談的那場戀愛」呢?
一年多前看的詳細內容已不復記憶
但從此愛上這位作者的鬼靈精怪跟細膩心思
(太詭異了這種超級文藝男竟然不是gay)
書裡是以自傳體描述過往的一段戀愛
與一般愛情小說不同的是
其中充滿哲學分析跟自溺式碎唸
由於囉嗦得太可愛又十分之神準精闢
於是乎雖然故事性相對弱了
讀來還是翻案叫絕、處處是共鳴
嗯寫著寫著
覺得應該要把這本書買下來再看一次&納入收藏

昨天則去看了「失戀博物館」
此展覽的展出物
是來自世界各地足以代表逝去戀情的物品
以金錢論物品本身多半無甚價值
對前任擁有者而言其意義卻是無價
但somehow他/她們還是把這棘手的收藏給捐出來了
並提供關於它的一小段敘述
本該屬於姐妹淘之間的私密絮語
透過這個展覽而成為公開的愛情故事
捐贈者現今對那段感情的評價互異
懊悔、留戀、慶幸、憤怒、自我檢討、痛心疾首、雲淡風輕etc.
對照描述裡千篇一律兩人曾共同擁有的甜蜜
真讓人徒呼負負
明知道天下多數情侶皆以分手作收
但咱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編織下一段戀曲
愛情
果真有股教人飛蛾撲火的魔力

很妙的是人滿為患的展場裡
十之八九都是結伴同行的小女生
摻雜幾對黏TT的年輕情侶檔
如我這般「高齡」的參觀者幾乎絕無僅有
這也難怪
情竇初開的少女是愛情最忠實的信仰追隨者
少男雖然也為愛沈迷
但多半受荷爾蒙及原始衝動所驅使
不會主動想去做精神層面的分析
至於到我這把年紀的女人都嘛當了人妻人母
愛情跟浪漫已成過往雲煙
只存在韓劇、日劇裡
看完心裡好不容易燃起一點少女情懷
轉頭只見腆著肚皮翹著二郎腿邋遢到不行的老公
那火苗立刻又滅了

愛情自然不會是生活裡唯一重要的事
但它卻有能耐讓其他事都染上一層粉紅色的光
就像戴上了rose-colored glasses一樣
沒有愛情的人生未必不完整
但如果它來了
就放開懷去擁抱跟享受浸淫其中的美好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