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是我這輩子僅次於「運動」的堅持
其實細究起來這項志業的歷史還更早
從國小社會科老師教我們認識黃金鼠、藍博士、紅辣椒跟翡翠蛙那一刻起
(趙少康當環保署署長時推出的回收政策)
便開啟了我不回收就渾身不對勁的人生

早年想做好資源回收需要極大的恆心毅力
學校永遠是最理想夢幻的執行地點
有環保股長盯著大家做好清洗分類
先統一集中放置在教室後面再定期清運
但家戶裡要如法炮製就麻煩了
除了舊報紙、酒矸之類
這種有人開著發財車、播放廣播沿街收取的物資
大家看在錢的份上樂於主動收集
其餘像塑膠袋、塑膠瓶、保麗龍、鐵鋁罐等
先別說民眾並沒有原料再利用的環保觀念
即使有也不知道要交給誰處理
心一橫當然還是跟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直接丟掉最快
當時「垃圾不落地」政策亦尚未實施
資源回收多半靠拾荒者在垃圾堆裡東翻西找
只是這樣一來總難免把垃圾集中處搞得臭氣沖天
流浪貓、狗跟老鼠接著聞風而至
簡直是惡夢一場

近年來隨著政府持續推動加上民智漸開、環保意識抬頭
資源回收變成一種common sense
可再利用的物料已鮮少出在家庭垃圾裡
執行起來也方便許多
垃圾清運時與廚餘、裝在專用垃圾袋裡的垃圾一併攜出
交給現場工作人員即可
(但不同種類可以拿出去的日子略有不同唷
平面類(指舊衣類、廢紙類、乾淨塑膠袋類)於每週一、五回收
立體類(指保麗龍類、一般類)於每週二、四、六回收)

只可惜在我的觀察裡
多數人所做的回收都只有半調子
因為他們是基於垃圾費隨袋徵收才進行垃圾減量
而非出於珍惜地球資源、為後代留住青山的情操
所以才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做做樣子罷了無法貫徹

台北市路邊的公共垃圾桶是不分類的
喝完的塑膠飲料罐、鐵鋁罐、鋁箔包等
很多路人會直接丟進去
我只祈禱清潔隊員之後會再做分類
即使會
又何必徒然增加他們的工作負擔呢?
換作是我
寧可多走幾步路或先收在包包裡
等進捷運、小7有資源回收桶再丟
或乾脆拎回家處理
另一個總讓我很揪心的畫面是
在我們家公寓地下室租屋的那票大學生
時常丟出一包又一包自我安慰是回收物
但其實根本未經整理十之八九會被社區所僱的私人清潔人員當一般垃圾處理的東西
比方說裡頭放置保麗龍、塑膠袋、鐵絲繩的廢紙箱
(買了電器後產品取出其他直接扔出來)
裡頭放了未清洗便當盒、油膩紙碗加塑膠碗蓋、手搖飲料杯跟幾坨衛生紙的塑膠袋
唉~~年輕一代更有環保觀念的期待終究是個綺麗幻想
對生活細節懶散又不負責任才是他們的通病

能力不足的我無法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顧好自己就謝天謝地了
但即使把範圍縮小到自家
關於「回收」還是有很多不解的疑惑

紙類
* 有封膠膜的硬紙板可回收嗎?
* 沾滿油汙的紙製便當盒可回收嗎?

(很難擦洗乾淨而且試圖這麼做一定會浪費不少水跟清潔劑)
* 回收書籍或小冊子時裝訂邊要拆嗎?

乾淨塑膠袋
* 無論有無回收標誌都可回收嗎?
* 多乾淨才算「乾淨」?

塑膠容器
* 無回收標誌的也可回收嗎?
* 剪碎後是否就不能回收了?

(我爸為了省空間都會把塑膠罐剪成碎片再回收
但我跟我媽覺得這樣就回收不了了吧
畢竟分屍後根本看不出來本來是幾號塑膠)

* 油磊磊(台語)的塑膠盒也可回收嗎?

我是一心一意想把回收工作做好
希望所有自己經手的可回收資源
都能再度被利用重製不要有漏網之魚
但基於上述困惑
我總不免擔心是否把不該丟的東西給丟了
或把明明不能回收的東西硬歸為資源
給清潔人員添麻煩而不自知
前幾天跟媽媽聊起這件事
她倒有個很好的提議
若政府或媒體能製播報導回收場的作業情況
讓民眾對回收物資的後續處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像是如何分門別類、清理、裁切混合以至於產出新品
那麼我們會更清楚在上游要如何配合
才最能迎合回收場需求並減少回收業者前置作業的難度

此生身為拼命製造二氧化碳跟廢棄物的人類
已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彌補方式是盡量把自己對地球的傷害減到最低
而其中把回收做徹底是最簡單的舉手之勞
寫完這篇之後
益發覺得不能再帶著那些疑惑活下去了
我會想辦法去找解答
有答案再分享給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