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五跟診
有個病人幾乎要跟老師嗆起來
故事是這樣的:
病人因為慢性溼疹已經輾轉求醫廿幾年
來台大也看了將近兩個月
他覺得吃了老師的藥並沒有比較好
於是提議是否可以進行"換血"
老師解釋說所謂換血即是洗腎
學理上並未證實換血可以對他的病情有幫助
而且以他的情況不會有醫生肯幫他洗腎
或許是老師的口氣讓病人聽了不舒服吧
病人顯得有點生氣
"我們生病了來找醫生,就是把病情交給你了,醫生是不是有責任要把我們醫好?你將心比心,如果是你,吃了兩個月的藥都沒有比較好,你會怎麼做?"
老師心平氣和地說他會繼續配合醫生的治療,"有無數病人都是吃這樣的藥被醫好的。"
頓時診間籠罩著劍拔弩張的氛圍
幸好病人及時嚥下了這口氣:"好,所以這次你要開什麼藥給我?"
後來他就又拿了一個月份、跟上回一模一樣的藥回去了
不過我很懷疑他真的會乖乖地再吃一個月、他認為根本無效的藥嗎?

後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病人提出的主張:"把病人醫好是醫生的責任"
好像也沒錯
治病本來就是醫者的天職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但在大醫院裡多的是找不到病因、療效不好或病程不在預期內的案例
我們沒有束手無策的權利
而事實上我們也從不輕易投降
就算耗費醫療資源、做一堆必要和不必要的檢查、大張旗鼓地會診討論
也要給病家一個交代
這是最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不必扯上什麼假道學的奉獻、慈悲、愛心
醫生如果不以治癒病人為目標
那要做什麼?(不要因為趙建銘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過近年來的某些案例卻扭曲了這樣的醫病關係
特別在本來就不太像"治病"的婦產科
許多人認為做了產檢、醫生就該保證生出來的小baby是健健康康的
一旦有點小瑕疵就要搞到對簿公堂
每次看到這種消息便覺得很心寒
醫學再怎麼發達也有它的極限啊
我們都希望病人好起來、也盡力了
但有些病是窮盡現代醫學也救不回來咑
皮膚科的病、特別在門診
鮮少有攸關性命的
但卻常常是intractable──不致命、沒什麼了不起、治不好也不會怎麼樣只是生活品質差而已
像我就很討厭看那種老人家的慢性溼疹跟癢疹
抗組織胺跟止癢藥膏、藥水換來換去
他們還是一個月一個月地來、持續抱怨"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咦,有點懷念豬哥亮)
醫這種病超沒成就感的

醫不好是我們的錯嗎?
我茫然了
今天如果你去餐廳吃飯、發現服務不好或很難吃
頂多就上ptt美食板發洩一下
以後不再當冤大頭就是了
病人沒有這麼多選擇
特別在常常是doctor shopping終點站的我們醫院
被賦予全盤希望的我們是不可以輕易繳械的
但疾病的治療並不僅止於看診跟開藥的那幾分鐘
回去有沒有規則吃藥、是否遵照醫囑抹藥、不亂抓亂擠
也都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重要環節
這幾個月跟診下來
我發現很多病人在期待醫生把他們醫好的同時
又常常對我們說的話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比方說堅持自己的病跟免疫有關、跟食物有關、跟過敏有關
他們只選擇自己想聽的話來聽
其他的任憑老師解釋得再詳盡再仔細也沒有聽進去
如果醫生的專業是這樣被踐踏的話
那又何必來看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