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參加一場不收禮金的婚禮
出席前就耳聞此項消息
但因為婚宴地點在據說一桌兩萬五、六起跳的君悅
算一下整場辦下來若沒有紅包補助實在所費不貲
所以還是一如往常帶著禮金前去吃喜酒
在意外雍塞的週六下班車潮中風塵僕僕趕到
只見兩位坐在接待處的學妹一派輕鬆
絲毫沒有一般招待人員忙著算錢、寫謝卡的手忙腳亂
美麗的學妹們對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我說:"不收禮金唷。"
於是我在簽到帖上留下名字後便這麼半信半疑地走入會場
有種路人甲跑進去吃白食的心虛
不曉得是不是包包裡沒交出去的紅包袋發揮了鎮定舒緩功效
這場由驚喜開始的婚禮顯得特別溫馨動人
在這幾年參加的所有婚宴中感動度算是數一數二的
對於結婚不收禮金一事我十分認同
在公開宴客根本也非婚約成立所必需的現在
婚宴存在的目的已經很單純地是將喜訊與親朋好友分享
既是"請客"實在沒理由還要強迫參加人員付入場費

但捫心自問以後自己辦得到嗎?
答案卻是不需要太多猶豫的大叉叉
原因一是假如不收禮金的話
那我這幾年來包出去的紅包錢不都付之流水了嗎?
結婚包錢在台灣社會已經是約定成俗的社交禮儀
日積月累一次次包出的禮金
(對大部份只結一次婚的人來說)只有一次炸回來的機會
長期處於挨打地位而好不容易可以反守為攻
沒理由放棄啊...
雖然每次吃喜酒包紅包都是心甘情願滿懷祝福
不過想到那些平白飛走的鈔票
說不心痛是騙人的
而且你不收別人還是照收
除非從此隱居深山不問世事
否則交錢吃喜酒這件事在無窮的未來還是接二連三
基於你來我往、不佔便宜也不吃虧的道理
禮金還是─俗氣點─收吧
原因二是沒有禮金真的會損失慘重
人家明星歌辦不售票演唱會還有刺激唱片銷量的效果
結婚不收錢就完全是回家吃自己了
根據已婚友人的說法
一場婚禮辦下來加上禮金也只是勉強打平而已
其實收紅包根本沒有賺錢斂財的功能
雖然說鋪張奢華是你家的事沒道理要親友買單
可是收禮金從來也是採取自由捐獻、心意各表制
想包個一千塊就帶一大家子來吃也不會有人攔你
禮金說多不多
但對非郭台銘等級的一般人來說仍舊不無小補
不收禮金確實令人忍不住豎指讚一聲大氣
可是收禮如常倒也不會有人嫌你小氣

元旦假期與自東京返台度假的Flora小聚
碰巧也聊起日本人的婚禮
她說在日本包紅包的價碼是三萬日幣(乘以0.3,約NTD.9000)起跳
行情這麼高的原因是東京物價真的很誇張
如果找的是稍微像樣的婚宴場所如大飯店
每位賓客的套餐就大約要日幣兩、三萬
而場地費要另外收
好一點的如新宿Hyatt大概要五百萬日幣
日本人不流行台灣人大宴賓客這套
結婚頂多就請個四、五桌i.e.大約四、五十人
所以換算下來請一個人的成本高達十幾萬日幣
包三萬日幣在台灣絕對算大包
可是場景換到日本根本就擺明了是要給新人請
當然傷荷包的還不只婚宴場地費及酒菜費
前陣子有一個台灣友人嫁給日本人
基於異國新娘心理很堅持要穿和服結婚
結果一席和服租下來一天就要四十萬日幣
而且據當事人說雖然照片看起來okay可是服裝本身其實有點破舊
之前在紐西蘭幫老姐辦婚禮的經驗也不甚舒服
任何東西只要一跟結婚沾上邊便註定是價碼隨人訂
每個女孩兒結婚總是滿懷喜悅、務求盡善盡美
只要能往夢幻婚禮更接近一些再貴也咬著牙爽快付錢
很少有人會像上菜市場一樣買菜還討葱、討價還價
於是造就了結婚相關事宜瀰天喊價的畸型現象
印象很深的是姐姐那時訂了一個三層結婚蛋糕開價台幣七、八千元
美雖美矣但蛋糕體硬邦邦外頭裹了好厚一層甜膩膩的糖霜
<--就是這個蛋糕
婚禮結束後打包回去冰在冷凍庫怎麼都吃不完
同樣的價錢即使拿去青木定治也可以買到好大一個蛋糕吧

Flora提供的資訊解答了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
從國小第一次出國開洋葷我就發現一個後來見怪不怪的現象
那就是日本人超愛跑到海外拍婚紗照(詳見http://www.wretch.cc/blog/liawu/20186042)
日文雜誌裡也少不了一堆介紹如何到關島辦婚禮的報導或廣告
以前我總以為日本人不乖乖留在國內結婚的原因是:1.錢多 2.崇洋媚外 3.想不到了...
那天一聊才發現原來海外婚禮對日本人來講並不奢侈
反正留在日本國內辦什麼都貴
還不如把那個錢拿去國外順便玩一趟還比較划算
相較之下在台灣當新郎新娘真是幸福多了
只要不執著於一手全新婚紗或訂製禮服
通常十萬元以內就可以打發訂結婚所需服裝加上數十組婚紗照
無怪乎許多海外華僑即便在僑居地已辦妥婚禮
還是會不辭辛勞跑回台灣來補拍婚紗照
而且若是異國組合必定少不了鳳冠霞帔那套
至於喜餅、喜帖、新娘秘書等其他雜七雜八的支出
以前覺得紅吱吱印上幾個金色小字也沒啥設計感的帖子就要幾十塊簡直在坑錢嘛
跟日本比起來才發現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在台灣結婚真是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禮金制度其實製造了不少人情壓力跟尷尬
每次出席婚禮前總免不了為紅包厚薄陷入天人交戰
微調參考的點不少:看交情、看宴客排場、看當年對方包給自己多少etc.
包少了怕失禮、傷感情、沒面子、有失身份
包太多打腫臉充胖子卻又似乎沒那個必要
不過我個人覺得台灣人結婚包禮金的習俗還是比西方人送禮物要好一點
除非新人自己列出成家所需物的list請親友認養
否則收到的禮品有不少是讓人啼笑皆非也不知道對方用意何在
比方說老姐結婚就收過鐘啦、蠟燭台啦真是讓我眼界大開
雖然某些人會貼心附上兌換券讓新人可以自己去換真正實用的物品
但要再跑一趟加上東西價值也不高
婚禮辦完都快累攤往往就算了
私心以為最好的方式是乾脆大家都說好不包紅包
這樣就省卻了錢在口袋裡轉來轉去結果最後還不是大概打平的一番功夫
不過既然過去的婚禮已經讓我花了不少銀兩
不收禮金制若從現在開始施行
這如意算盤怎麼打都打不合
話說回來婚禮辦得如此審慎隆重還能夠不收禮金
著實令人心神嚮往
而且人家是真的說不收就不收唷
可不像陳致中那樣表面拒收但鈔票直接麻袋裝了趁夜黑風高運進總統府
我回頭去看自己描繪的理想婚禮
發現也是不收禮金的唷
不過也不怎麼花錢就是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