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ow much would you spend to find Mr. Right?"

在寫完上一篇"Blind Dating"後
很巧合地在一月份英版Marie Claire上看到這篇標題如上的專文
內容主要在介紹目前很時興的elite dating
直翻過來就是「菁英約會」

Elite dating說穿了屬於blind dating的一種
只是背後有專門的媒介機構在負責穿針引線
而它們與一般婚介機構不同之處便在於入會門檻極高
包括經濟、外貌、職業、政治立場等等各方面的條件
舉幾個雜誌上提到的例子來說
"Elect Club"要求£600(NTD 33000)的入會費及£150(NTD 8250)的月費
"Seventy Thirty"規定會員們至少要擁有一百萬英磅(台幣五千五百萬)的資產
女生大於size 18、男生矮於5'6"(168cm)別想參加
過於左翼或附庸風雅者(arty)也是拒絕往來戶

不過我覺得最好笑的還是下面這條:男人不可以還跟父母同住
"Women aren't interested in mummy's boys."
(女人對媽咪裙邊的小男孩興趣缺缺。To me? I reckon it's okay.)

換句話說
這些機構絕對不會擺低姿態巴著要你加入
相反地
就算未婚男女捧著錢、填好那些落落長的申請表格
還要等他們專屬的心理學家有時間與你深入訪談
才算完成所有的入會手續
而一位曾申請入會的女性受訪者直言
雖然打第一通電話過去時對方的態待始終很禮貌跟友善
"...the whole thing felt very intimidating, as if I was trying to infiltrate a secret club."
(整個過程令人很不舒服,好像我要滲透進入某個秘密組織一樣)
在我們評判這樣的超高標準究竟值不值得之前
該先了解一下提供所謂elite dating的機構
到底能供應會員如何特別的服務
首先
忍受被別人品頭論足的當然好處是約會對象也經過同等嚴苛篩選
入會門檻愈高、繳的會費愈多、篩選條件愈機車
代表之後碰到的男人至少也同樣繳得起這些錢、通得過這些條件
不僅如此
媒介機構還會利用入會時留下的關於祖宗十八代的詳細資料
儘量幫你找到背景、興趣、工作性質等等都符合期待的對象
絕對不只是輸入星座血型用電腦程式跑一跑
(這還是比較有良心的作法了)
就隨便塞給你一個註定浪費時間的blind date
更高檔的機構甚至還提供個人婚配秘書(一天八小時隨傳隨到)、形象顧問以及生活輔導
心動了嗎?

菁英階層對這種服務趨之若騖是可以想見的
當你一天廿四小時都忙著工作、賺錢、拼事業
要在自然環境下認識對的人著實不易
即使碰到了看似體面合適的對象
也很難保證面具下究竟是什麼來頭底細
把錢拿去給專門的代辦機構是最節省時間精力的辦法
如雨後春筍興起的房屋仲介公司便是立基於這樣的客觀環境
沒時間看房子、不懂地契合約、懶得逐一過濾所有細節?
沒關係
把條件跟預算開出來
讓專家替你服務!
Elite dating省掉很多一般blind dating帶來的失望
一名女會員為了一場與百萬富翁的約會染頭髮、置新裝、千里迢迢飛到法國
對方用私人直升機載她到坎城最負盛名的餐廳共進晚餐
雖然這場如夢般的約會以甜蜜的吻別作結
她卻從來不曾再接到富翁打來的電話
女會員對這個拒絕處之泰然
甚至認為整個經驗讓她上了寶貴的一課
買房子我絕對會找仲介公司
But for elite dating agency?
Nah...not really my thing.
不過我對上頭那個女生的反應倒是很有共鳴
如果blind dating的對象水準很高
即使後來白忙一場
那段短暫共處回憶起來仍然趣味無窮

台灣現在也有不少標榜入會標準嚴苛的婚介公司
比方說我曾經拿賣書廣告來大作文章的「大醫院小醫師婚友社」
(那篇網誌是得到很多迴響跟熱烈討論的那誰想娶女醫師?)
看名字就知道目標族群之一是醫師
事實上成立這個機構的背後推手就是位醫生
他自己也是在替人媒介的過程中找到另一半
讓我不很喜歡這些仲介機構的因素有二
其一是我不認為真的可以在這裡找到很優秀的男會員
雖然我沒有不要臉到自以為是什麼菁英
但在婚介風氣還沒那麼開放的台灣社會
金字塔頂端的男性只會透過自己的人際網絡來認識對象
鮮少求助於這些機構
而且這些機構對女性會員的要求不如男性高
隨便去翻看一下他們登在網路上的會員資料就知道
女生只要有face便是入會保證
不少男生是衝著這些面貌姣好的模特兒、空服員而來
我歐巴桑去淌什麼渾水啊
其二是找不到對象還要被剝削一層的感覺令人不舒服
單身者在這個社會受到的歧視不夠多嗎
為什麼到了某個年紀某個地位之後
還得付錢才能做到別人輕而易舉就完成的事?
當然這些機構沒有偷拐搶騙也並非拿了錢不辦事
可是在我看來
以高收費招徠會員跟趁火打劫沒啥不同
就好像明知貴婦執迷於高價面霜而故意把價錢訂很高一樣
利用顧客「貴就是好」的虛榮心坐收漁翁之利
其實提供的產品跟服務根本不值那個價錢
我又何必當那個自認倒楣的冤大頭
掏錢順遂他們的計畫呢?

You can never put a price tag on Mr. Right.
And after all, the "Mr. Right" may not even exist.
There is no point investing even a pence in something fairyta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wu 的頭像
    Liawu

    Lia's Blog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