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部很棒的「女性電影」
雖然進廚房一向就只為了捏東西吃
廚藝欠佳且對烹飪毫無興趣的我還是找到很多共鳴點
話說回來我也不是完全缺乏煮飯婆細胞啦
升大學那個暑假迷上做起司蛋糕
(超捧場的我妹可以證實這點)
那陣子每天必看的電視節目是陳妍希的「做點心過生活」
不過一路看下來主持人愈教愈胖
好恐怖唷~~
同時間我也頗愛「阿鴻上菜」跟菲姐的節目
覺得陳鴻帥被朋友嫌說那麼娘妳也喜歡
至於菲姐大剌剌的做菜風格則深得我心
我討厭做菜還得死盯著食譜斤斤計較食材的量
隨便抓一把撒下去多瀟灑啊

"Julie & Julia"其實可以拆開來變兩個故事
而且兩個都是改編自真人實事
雖然自始至終兩位女主角都無緣碰面
電影裡巧妙地把相隔半世紀的時空交互穿插
境遇截然不同卻又隱約呼應著


Julie

即將滿卅歲的紐約接線生
工作乏味、生活找不到目標
因而在老公鼓勵下開始寫網誌
她給自己訂下一年期限——365天內做完Julia Child食譜裡的524道菜
在過程中她一度崩潰、想放棄、跟老公大吵
但最後不但完成這項任務
還因此得到受訪與出版的機會
達成她一直以來的作家夢

Julie這條線其實是現代許多坐二望三女性的寫照
一切似乎還可以:結了婚、不太窮、有工作
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
但心裡那個夢想卻始終遙不可及
寫網誌的動機只是為了找一件有可能完成的事
而烹飪一向是她閒暇時的最愛
主題就這樣定了
一開始沒有讀者也沒有回應
第一個留言來自根本反對她自找麻煩的媽媽
但當Julie開始收到讀者寄來的辣椒醬
(我覺得有點怪,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地址曝光?)
她漸漸覺得自己有責任把這個任務確實完成
因為那不再只是自爽而已
還揹負了眾粉絲的期待

這一整個關於經營網誌的心情讓我心有戚戚焉
所有認真寫網誌者一定經歷過Julie這段心路歷路
起初大部份的我們只是寫著好玩
不覺得有多少人會看也隨時可以喊停
這個小東西卻日益茁壯到教人無法放手
其中與網友互動的樂趣固然有之
與根本不相認的人在心理上有所連結是非常奇妙的滋味
但很多當初意想不到的麻煩跟挫折也會隨之而來
我雖然不像Julie被公司主管叫去警告
不過寫作內容的拿捏的確令人無所是從
Julie的老公跟她吵架還不忘提醒:「別把這件事寫進網誌裡!」
更點出了部落客與身邊親友對於隱私界定的衝突

Julie從寫網誌找到自信與成就感的同時也逐漸變得自我中心
因為在網誌園地裡本來就是一切繞著自我轉
幸好我並沒有這個傾向
即便有觀眾確實是持續寫作的動力
我始終認為寫網誌對我而言的核心價值是自省與發洩
這個價值不會因為有沒有觀眾或回應而減少一分一毫
至於網誌能否引起廣大迴響或甚至媒體報導
除了個人才華之外也跟運氣很有關係
英國版二月份的"InStyle"裡介紹了幾個引領潮流的teenage bloggers: Julia Frakers(19)、Tavi Gevinson(13)、Jane Aldridge(17) etc.
小小年紀的她/他們在網誌上發表的評論讓時尚界完全不敢忽視
當然時尚產業本來就有追求年輕、新鮮感的特質
這也是低齡部落客能趁勢竄起的主因
或許不能完全推及到其他專業領域
但証實了網路平台真的在改變權力世界的規則
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誰誰誰因為寫網誌而走紅、賺大錢、成為名人
不過這些現象背後的代表意義其實更為耐人尋味
(提到網誌我一定得推薦一本書:部落客宣言)

在電影裡Julie從陰霾始以陽光作結
撇開寫網誌的功勞不談
更關鍵的是她仔細研讀Julia Child的食譜跟所有與之相關的書信
不只了解她的菜、更了解她的人
每次做菜時Julie都覺得Julia好像在背後看著她
而碰到其他與烹飪無關的困難Julie也總會設想:「如果是Julia會怎麼做?」
Julia已經成為她的精神導師
不只引領她做出一道又一道令人吮指讚嘆的佳餚
更成為Julie為人處世的最高指導原則
雖然後來Julia Child本人對Julie的所做所為無法認同
(要高齡九十的阿嬤理解網路文化有點強人所難)
讓一向視前者為偶像的Julie有如掉入地獄
但就像老公安慰她的:「拯救妳的不是那個真實的Julia,而是妳腦中的Julia。是妳救了妳自己。」
對所有自我價值還不明確的人來說
能找到一個衷心佩服的role model確實很重要
但其實role model的存在不能真正改變什麼
重點在於你能否把它轉化為一個明確而可企及的目標


Julia

(1912-2004)

讓美國人認識法國料理的名廚
原本對廚藝毫無研究只是愛品嚐美食的她
因隨擔任政府官員的老公移居巴黎而開始學習烹飪
後來因緣際會出版了"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這本廚界鉅著
大受歡迎
也因而有了後續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The French Chef"

Julia的堀起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詭異的國際氛圍下
離我的生活圈很遠
不過她從一竅不通到為法式料理在美國立下典範的過程
還是令人感同身受並為之動容
老實說在這部電影推出前我完全不知道Julia Child是何許人也
看完後覺得她大概跟咱們傅培梅女士的地位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Maryl Streep跟編劇一起把這個角色變得很可愛
來到異國的她雖然始終學不好法文
卻能發自內心地去愛這個新環境跟當地的人
即使法國人是出了名地硬脾氣跟排外
除了那位很機車的烹飪學院校長外沒有人跟Julia處不好
她講起話來總有種小鳥唱歌的歡愉語調
她跟老公的愛情甜蜜到讓人起雞皮疙瘩
(看年近半百的人演床戲實在一點兒都不享受)
她即使被人佔了便宜吃了虧也不愛計較

Julia並不是天生的廚娘
她小姐時代從事的工作是秘書
來到巴黎後為了打發時間
她一度去學製帽、打橋牌卻只覺得無聊
老公問說到底有什麼事是她做了會很開心的?
Julia很直覺地回答是「吃」
拐了個彎她把對「吃」的喜好延伸到做美食上頭
完全沒基礎的她硬跟一群男廚師一起上高階的藍帶課程
一開始雖然吃力
但好勝心很強的她不但跟上了
隨著課程的進展還變得遙遙領先
校長仍然譏笑她永遠無法成為大廚而美國人也根本不懂得分辨法國料理的好壞
不過誤打誤撞進入這個領域的Julia簡直如魚得水
有課上的日子她不等鬧鐘響就會自動爬起來
回家也總是膩在廚房裡研究食譜
這一段裡我看到當人從事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時
臉上散發的光芒會是多麼迷人!

我認為全片最美的一幕是Julia在廚房裡忙著而她老公坐在前方觀看
旁白是老公寫給親戚的信
信裡提到他多麼陶醉於愛妻展演廚技的畫面
一舉一動都是那麼敏捷流暢
鍋碗瓢盆敲擊碰撞的聲音構成了一首交響曲
我相信Meryl Streep為了演出這一鏡到底的戲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瞧她這廂才把菜切好一轉身又靈巧地拿湯匙試飲爐火上的湯
一氣呵成簡直就像在跳舞一樣

Julia最幸運的地方不在出書、成名
而在她找到了那個屬於自己的天地
周遭的主客觀條件又都支持她往那個方向發展
大部份人窮極一生都沒辦法辨識出屬於自己的正確方向
即使找到了也不見得能放下一切投身於此
所以我們很難成功
成功了也很難快樂
就像Julia的老公投身公職忙了大半輩子
臨屆退休還要接受忠誠度審問的無情精神折磨
他氣餒地對妻子說:「我感覺這一生都白過了,不像妳,妳至少還有那本食譜。」
這就是做自己鍾心所愛的事跟只是糊一口飯吃的差別
如果能夠擇其所愛根本不會在乎結果
因為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享受
能功成名就就當是買菜送葱
如果為工作而工作
不只從事的當下感到很勉強
到頭來結果不如預期更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Julie & Julia"的清新之處在終於跳脫了談情說愛的主流大宗
雖然兩個故事背後都有「偉大男人」的安排仍不免讓我非常感冒
好像女人如果沒有男人沒有幸福婚姻就沒辦法真正成功
不過既然這是真實故事
人家就有能耐找到投契的生命伴侶相互扶持啊
刻意刪減愛情佔的篇幅好像反而不符史實
所以就暫時不跟它計較了
推薦這部電影給所有姐姐妹妹
不管妳的夢想是什麼、實現它有多麼困難
大家勇敢追夢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wu 的頭像
    Liawu

    Lia's Blog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