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幫大學生病人做冷凍治療時
我特別喜歡跟他們聊天
一方面是分散病人注意力
(液態氮冷凍療法是很痛的)
二方面則是趁機了解我已不再熟悉的大學生生活

前幾天
有個早該來複診的病人掛了號
我:「你怎麼這麼晚才來?」
他:「沒時間啊。」
我:「才來幾分鐘怎麼會沒時間。」
他:「我們每天晚上幾乎都要練啦啦隊。」
看了看他宛如納豆的身材
我有點驚訝地說:「你加入啦啦隊社團唷?」
他:「不是啦,是每個系都要參加比賽。」
我:「什麼?!我以為是國中、高中生才會被硬性規定要比賽,大學生不用了吧。」
他用有點無奈的眼神代替回答
我:「你們是練很專業那種,要把女生丟來丟去的啦啦隊嗎?」
腦海裡浮現之前在「舞林大道」裡看到的Monster競技啦啦隊
那根本不是一般大學生level可以達到的特技表演
他:「對啊。」
我:「那你們怎麼會,請教練唷?」
他:「有之前參加過的系上學姐過來教我們。」
…………
於是我學到
原來某些學校的某些大學生是要練啦啦隊的

這一層淵源
讓我昨天看到那則女大生練空中拋接墜地摔死的新聞時
覺得特別震憾跟唏噓
那麼年輕、飛揚、前景無限的生命
活蹦亂跳得就像那些每天跟我說說笑笑的學生病人
卻因為這個原本可以避免的意外
而結束了
該檢討的
除了練習危險動作時應有更完善的安全防護外
我想問的是
這些粒粒扣扣的比賽有必要嗎?
它們是增進了同學們的技能、培養團隊精神、激起榮譽心
還是已經變成一種惡性競爭跟壓力?
才會搞到大家不但沒有不想參加的權力
還要為了求勝不顧自身安危
被迫去練一些超出能力範圍的動作

從小到大我受夠了接踵而來的比賽
在上北一女以前
所有比賽
不管層級是個人、班際、校際
類別是美術、體育、文學、數理或音樂
永遠都有我的份逃都逃不了
這是好學生的原罪嗎?
為什麼別人可以安然躲過
我則是不管擅不擅長都會被老師抓去參賽
於是
記憶裡存放很多不堪回首的片段
像是明明程度只有國一還被要求自己寫英文演講稿
像是整個大忘詞腦裡一片空白被晾在台上尷尬好幾分鐘
像是隔天還有考試書唸不完卻命苦地熬夜趕壁報……

最痛苦跟愧疚的一件事發生在國一
當時因校慶將屆
學校要每班交出一份各比賽項目的初賽者參賽名單
不曉得為什麼
要生出這份名單的責任竟然落在我這個班長身上
(為什麼不是由導師或體育老師來選?)
一開始當然是先向全班公佈有哪些比賽項目
請有興趣者自告奮勇
問題是大家普遍都對參加比賽興趣缺缺
我東拜託西拜託
最後還是剩下一個女生八百公尺的名額
這下子可好了
難道我要填自己嗎?
要把這張名單搞定已經夠衰了
憑什麼還得參加這個沒人要比的項目?
但如果要填別人
又要填誰才不會傷感情呢?

回頭想這件事
我馬上就可以生出好幾種解決辦法
比方說把難題丟回給老師、公開抽籤、在班上辦個預賽(不過大家一定會故意跑很慢)等等
反正怎樣都比我當時的作法要好
那時候眼看著名單上繳期限就要過了
狗急跳牆的我隨便就填上一個班上感覺柔柔弱弱、比較不會反抗的女生
而的確
她知道了之後不高興了一下下
並沒有真的跟我翻臉或絕交
預賽那天她跑得滿身是汗、氣喘噓噓地回來
我則歉疚到根本不敢看她
這件事留下的陰影直到今天還在心頭未曾散去
說實在的如果是現在的我
在害別人跟害自己之間
絕對會選後者
因為我寧可吃點虧、被欺負
也不要對不起別人

上高中以後同學裡臥虎藏龍
大多數比賽都落不到我身上
少數參加過的像辯論賽、籃球賽、排球賽、游泳比賽、教室佈置比賽、數學跟物理競試
也多半是自願的
大學時代就更好了
除了大一時玩票性質地參加過新生盃女籃
(而且第一場就掰掰了根本不花力氣跟時間)
我總算跟老是得參加「不想參加的比賽」的悲慘命運
正式告別

我當然知道
這些比賽的目的不在擾民
理論上
它們是在鼓勵同學多面向發展
不要只把自己侷限在課業上
同時也讓那些具有學業外特殊才能的同學
得以有表現發揮、獲得掌聲的機會
但實際上呢?
台灣基礎教育以成績為導向的程度
早就病入膏肓
正因為如此
大家反而要拼命辦這些雜七雜八的比賽來掩飾
反正只要有辦比賽、有人參加、有得獎名單跟頒獎大會
任務就達成了
大人們虛應故事、討好上級、猛做表面功夫的一番「美意」
苦的卻是疲於奔命、即使爭取到榮譽心裡也不快樂的學生們
更無聊的是很多比賽根本是在比家長的能力
我永遠記得小一時的花燈比賽
我們全家忙了一夜只交出一顆皺巴巴的爛楊桃
跟同學帶來的美麗金魚相比根本可以直接進垃圾桶

為什麼要硬性規定參加比賽?
因為不這樣的話場面會稀稀落落很難看

那為什麼大家對參賽會這麼沒興趣呢?
因為在升學主義掛帥下沒人打從心底覺得它重要

我無意製造外國月亮比較圓的誤會
但一直到在紐西蘭唸高中那年
我才見識到台灣教育界一直掛在嘴上的「五育並重」
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那邊
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藝能科目的重要性
跟數學、英文、物理全無二致
你數理很強或體育很強
都同樣可以受到來自老師跟同學的鼓勵跟崇拜
考Bursary(等同我們的大學聯考)
學生只需要選自己比較強的五到六個科目來應試
(當然視所填科系還是有必選科的限制)
而藝能科自然也在選單上
換句話說在紐西蘭
沒有孩子會需要為了升學
被迫放棄自己在其他領域的天賦
在台灣
藝能科卻老是被借去考那些「主科」
花太多時間做勞作、畫畫、跳舞、打球……
只會被責罵不務正業

有點扯遠了
但我真的很希望
小朋友們可以不要再被迫參加沒意義的比賽
而且在這個同時
他們能夠順性發展各方面的興趣
在精益求精、充份練習後
他們一定會想主動接受考驗、爭取榮譽
哪裡還需要強制參賽這種硬性規定

在這個案例中
不幸身亡的女大生是真的對跳啦啦隊有興趣
而學校提供她這個競技與表現的機會
本來是椿美事
卻因為督導不周加上學生本身的輕忽
而變調為無可挽回的憾事
大學生本來就是字典裡沒有「危險」的一群初生之犢
連我這個乖乖牌在大學時代都摔過車了
(突然覺得自己能好手好腳度過大學時代還真命大)
更別提那些高中畢業後就如脫韁野馬
視冒險為刺激的玩伽
我在事件發生後又碰到小納豆回診
問他平常練習時有沒有舖護墊
答案竟是:「沒有啊就直接在操場練。」
天哪原來啦啦隊跳死人根本是遲早的事!
校方在舉辦有潛在風險的活動時
實在應該更小心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