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二年國教實施後
公立明星高中的光環將不復存在
這引來贊成與反對兩極化的聲浪
我不是教育專家
無法評斷明星高中的消失
是否為提升台灣學子受教品質的必要關鍵
不過對近日「人渣說」這種妖魔化明星高中學生的操作手法
我倒是有些淺見不吐不快

本人國小、國中讀的是社區公立學校
高中唸北一女、大學唸台大
前兩者都是常態分班
後兩者則是所謂菁英學校
過去
其實我不覺得有必要把兩種經驗作切割
畢竟它們就是不同階段連貫的受教歷程
無從比較其優劣
也從沒想去分析在兩種學校學習的感受跟收穫
然而明星高中該不該被消滅的爭議
讓我重新審視一遍當學生的陳年往事
發現
無論在學科教育品德教育
菁英學校確實仍有存在之必要



學科教育

國小跟國中時代
當「好學生」是件苦樂參半的事
好處:
學習很有成就感
考不好要懲罰時鮮少輪到自己
同學會用崇拜的眼光看著你
壞處:
上課得忍受老師一直重覆早就知道的內容
考高分被認為是應該的沒到滿分都不算好
檢討考卷時得忍受同學問一堆根本不難的題目
當小老師要增加很多loading如出考題、改考卷、登記跟結算平時成績、幫老師上課etc.

進入北一女後情勢整個大逆轉
壞處:
開始有唸不通、考不及格的壓力
老師不強制要求但考不好會自責
「好學生」光環拿掉的失落感
好處:
上課聚精會神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放空發呆
沒人期待你每次都要考滿分、拿第一名
跟同學討論課業時棋逢敵手的暢快感

在哪種環境下學習較愉快並非絕對
而與學生本身的個性有關
以我為例
因為不愛出風頭又討厭被另眼相看
能夠跳脫被視為「高手」、「神童」的窘況
在臥虎藏龍的眾小綠綠中隱姓埋名
對我而言整個是如魚得水、大大鬆了一口氣
可我也能理解肯定有人會更享受被捧在手掌心的感覺
高手環伺反而會讓他有輸不起的焦慮
然而扣掉這些主觀的心理衝擊而純以學習成效論
無疑地
菁英學校才能提供相對沒有天花板的教育資源

所謂因材施教
傳道授業時把資質相近者集中起來
按其吸收情形給予最適切的回饋
本來就是合理也最有效率的教學方法
我不知道這麼做的邪惡處何在?
唸國中時
老實說
大部份的時間我都覺得自己在「陪讀」
沒補習所以老師講授的對我來講全是新的
但因為吸收理解得很快
聽過一遍之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彈性疲乏的重覆重覆再重覆
印象很深的是某次老師在課堂上拋出一個問題
全班一個接一個被叫起來全部答錯
最後叫到我才終於給了他正確答案
當時有點得意自己的冰雪聰明
現在回憶起來倒是覺得
如果老師能把反覆訊問全班40幾個同學的時間
拿來繼續教更難的東西有多好

我不知道人本的那票人跟主張消滅菁英學校的專家們
有多少人有過擔任基層教師的經驗?
我相信老師們絕對不會故意忽視某部份學生的需求
只是在常態分班下
他們只能以中間程度一般生的學習能力為基準
犧牲分佈在兩端學習成就特別高跟低者
國中小時期屬於基礎教育倒也還好
若尚有餘力則拿去打球玩耍學才藝還有助身心平衡咧
但高中階段各學科都有相當難度了
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間距會拉得更開
這時還要勉強有學習能力跟意願都強的學生向中間值靠攏
無異於starving their souls
沒錯學科能力不是全部
可總是會有一群早慧勤學、希望唸得更深更多的高中生
非菁英高中能提供足夠的養份嗎?

如果十二年國教只是一味把菁英高中當眼中釘
除之而後快
卻無其他照顧高、低學習成就學生的教學配套措施
那麼可以想見的
以後大概只有父母是教授、醫生等高級知識份子的小孩
才有辦法在高中階段就透過自學得到比較高深的學問
再不然就是要把錢貢獻給補習班
讓它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難道這就是那些教育專家們所希望看到的
只有權貴階級才能享有特殊資優教育?
這豈不是變相固化社會分層、阻撓階級流動?


品德教育

在人本那票人的假想中
菁英高中的學生都是群搞小團體、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小霸王
會唸點書就自以為了不起把其他學校的人全踩在腳下
我不知道也很好奇這種想法是哪兒來的
因為我的經驗跟上頭描繪的畫面完全相反
把菁英學生集中在一起不但不會加重其傲氣
反而會因身邊人才濟濟而變得謙卑

在學業表現曾有呼風喚雨的過去
心理上有那麼點自以為是也是可以理解
但一旦進入高手如雲的明星學校
首先面臨的震撼教育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管你以前是什麼全校第一、優良學生、永遠的班長、老師的愛徒
在這裡只是個毫不起眼的普通學生
沒人會再以為自己「會唸書」、「很厲害」
因為永遠都有那種強到讓你覺得不是人的怪傑
在全班平均不及格時還是有能耐考到接近滿分
外界認定菁英學校的學生必定狂妄自大
完全是個誤會
多數人反而是帶點備受打擊的自卑吧
就像從鄉下來到了大城市
才發現以往的風光只來自世面見得不夠廣

將上高中前爸媽拼命給我打心理預防針
強調之後排名下降、成績變差都是正常的
「北一女也還是要有最後一名啊。」
對這點我自己倒是不怎麼擔心
反正當初就是吊車尾保送進去
又是唸俗稱資優班的數理實驗班
原本就預期表現不會太好
(後來可以唸到名列前茅我也覺得很神奇說)
讓我忐忑不安的反倒是
同學之間會不會為成績勾心鬥角、不好相處啊?
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個多慮
由於菁英學校裡大家都會自動自發地唸書
也知道目標是在聯考、是打敗全國考生
(那個年紀大概很難達到為求真知而唸書的境界)
氣氛反而不像國中時代那麼肅殺
甚至在高三以前
大家對待功課的態度普遍來講是非常輕鬆的
輕鬆到很多老師在自責「我怎麼把一班資優生教成這樣?」

菁英學校的老師們總是耳提面命
「成績、功課不是全部」、「現在考第一名的未來成就不見得最高」
而且不光只是說
還在行動上落實
北一女中的教學是出了名地正常
當其他學校(尤其是升學至上的私校)都超前進度、不上藝能課、限制課外活動
北一女的老師則常常拖到快段考了還沒教完
音樂體育美術家政軍訓全照課表上而且要求很高沒得混
從高一全校參加國慶排字練習到豐富的社團活動一項不缺
高三時全台高中拼命替學生安排大範圍復習考
我們一直到下學期才參加少少幾次北市聯合模擬考
把明星高中的存在當作填鴨式教育、升學主義源頭的各位哪
我必須說你們真的是搞錯對象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觀念是整個社會風氣在推波助瀾
消滅了建中、北一女
難道下一步要再消滅台清交嗎?

倘若不是唸了這「萬惡」的明星高中
我不會在15歲的時候
就發現世上還有那麼多比自己聰明、會唸書的人
就認識除了考試升學人生還有太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這個環境讓我不至於敝帚自珍但也不妄自菲薄
我學會欣賞其他同學各面向的特長跟優點
並珍惜跟發展自己的
北一女中讓我在品德上
成為更好的一個人



我承認
之所以反對廢除明星高中
有很大一部份是出於私人情感因素
去菁英化後的北一女就算還是叫北一女
但它的招牌、榮耀、傳統就是變質了
穿綠衫黑裙的意義也跟從前全然不同
從我懂事以來
就夢想著能披上那襲綠衣、當母親的小學妹
所以我永遠忘不了
老師在課堂上告知錄取北一女的消息時
當下如遭雷殛般強烈的興奮與感動
很遺憾
未來的莘莘學子們
將不再擁有我當時為了考上夢想中學校而努力唸書的動力
也不能再享受盡情付出後含淚收割的那份歡愉
更不會像我一樣
幸運地在一個同學們皆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學習環境
完成高中學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wu 的頭像
    Liawu

    Lia's Blog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