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日前參加路跑時表示
不運動的人要克服的就是一個「懶」字
被大家罵翻了

其實小馬哥有點無辜
鼓勵民眾多運動本是一番好意
再說為求溫飽日以繼夜工作連睡眠時間都不夠的
畢竟是少數
不敢說大部份
但至少某部份國人之所以不運動
確實是出於「不為」而非「不能」
(尤其那些在政論節目裡罵得最大聲的評論家們)
只是馬團隊最近實在出太多包了
攸關民生的經濟問題又始終搞不好
所以就不能怪大家「以人廢言」
一切出自馬口的總覺既刺耳又不中聽

然而不運動真的一切歸咎於「懶」嗎?
或說有運動習慣者是因為夠勤勞?
這說法乍聞之下沒什麼大錯
但卻等於在誤導民眾
運動被塑造成一件需要奮起振作、曲意奉行的苦差事
勉強活動筋骨只是為了它背後的好處
毫無享受跟愉悅的成份
事實上呢
身為重度運動上癮者的我要跟大家分享
運動跟「懶」的關係
只有在要打破長久以來「吃飽了睡、睡飽了吃」慣性的第一步
一旦嚐過運動本身帶來的樂趣
體驗過滿身大汗後茅塞頓開的暢快
會一再重覆去做同樣的事
就再自然不過了

每回因那比軍紀還規律嚴明的運動習慣受到稱讚
我總是彆扭遠多於驕傲
畢竟對我來講
只是純粹放縱自己去做一件喜歡的事罷了
甚至三不五時
還得為老是任性地把運動擺在第一位
花掉太多時間、排擠了其他事務而心虛
我沒那麼偉大
倘若運動是令人厭惡、疲累的
我不可能長期強迫自己去面對它
雖然保持身體健康、維護曼妙身材很重要
但我的意志力並沒有強到為之無謂犧牲
相反地
面對口腹之慾的誘惑
還常常不顧高熱量食物有害健康跟曲線的事實
心一橫就大口吞下去了

我持續運動的主要動力
來自於這件事本身帶來的樂趣
這跟為了某個間接目的而硬逼自己去做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層次

恆久運動習慣的養成
勢必得經歷那帶點勉強的第一個層次
然後再進入到樂此不疲的第二個層次
「懶」
讓很多人連第一個層次都不願踏進去
也讓很多困在第一個層次人怎麼都跨不到第二層
其實一旦來到第二層動力就源源不絕了
一切進入良性循環、海闊天空
哪天因故無法運動
身體還會抗議著要你想辦法讓它動一下哩
我可不是現在空閒時間太多才在這兒說風涼話
被當苦力&廉價勞工用的Intern時期
跟三不五時需要值班跟趕報告的Resident年代
我再忙也還是會努力找空隙來運動
這跟勤勞或毅力無關
而是少了運動
晦澀的日子只會變得更難熬

希望大家不要為了跟馬英九唱反調
故意不運動
他才不值得我們放掉這個提升生活品質跟自我價值的好方法
經濟愈不好、生活壓力愈大、心情愈鬱悶
才更應該從運動中尋求解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