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有則外電新聞是「美國醫生最討厭的9句話」

上榜的有:

1. 「我Google過了」

2. 「我拒絕讓孩子打疫苗」

3. 「我需要抗生素」

4. 「我吃得少也有多運動,為什麼體重沒有降?」

5. 「我需要更快好的藥」

6. 「我只吃低脂食物」

7. 「我沒時間看病」

8. 「只要有運動就能繼續抽菸」

9. 「碳水化合物都是壞的」

讀完不禁感慨美國醫生真幸福

這9句話根本沒有很討厭啊是在抱怨什麼

只是同時我當然能理解

基於國情文化、醫病關係、個人經驗和科別的差異

對每個醫生而言

會踩到地雷的對話不盡相同

 

在一般情況下

病家一定希望看診過程和諧順利、氣氛溫馨愉快

醫生不需要被刻意討好

但畢竟我們也是人

也有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

倘若病人出言不遜或怠忽冒犯

無論是出於無心或蓄意

都會造成接收者也就是醫生的負面反應

輕則令人心生慍怒

重則讓看診熱誠和耐心大受打擊

醫生固然不能因為被激怒就做出傷害病人的事

然而要我聽盡討厭的話語後繼續掏心掏肺地付出

未免太強人所難

碰到真的不對盤或存心來找碴的病人

言簡意賅、不假辭色是我的應對之道

能愈快把他送出診間愈好

 

以下分享一下每次聽到都讓我很想翻白眼的9句話

同為醫生的人看完肯定心有戚戚焉

至於不是醫生的讀者

則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就診時是否也曾說過同樣的話

 

1. 「我今天有很~~多問題要看。」(說完拿出一張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紙條)

其他科別的醫生比較不會碰到這樣的狀況

比方說心臟內科

啊人就一顆心臟是會有多少問題?

但皮膚病多且雜

某些病人會忍啊忍的累積一堆問題才過來看診

身為醫生當然有病就要治、責無旁貸

所以即使病人擺明抱著歐巴桑心態前來

我原則上仍舊會和顏悅色逐一解說病情

不幸的是會帶著備忘小紙條來看診的病人

往往都有杞人憂天、無病呻吟、囉嗦龜毛的特質

我不會怪罪病人問的全是些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症狀

畢竟他們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來請教醫生

不過如果一再問類以的問題、明明才剛講過又要求重覆、沒在聽只顧著講他的

我再有耐心都會很想爆炸

 

2. 「妳有看過我這種病嗎?」

這句話後頭有兩個意涵

一是病人相信自己得的病很特別

二是他在質疑醫生的經驗和能力

意涵一對我來講沒差

但我覺得病人心態還挺微妙的

有些病人巴不得妳說他的病很稀罕少見

仿佛得到特殊疾病他也跟著與眾不同了起來

聽到「只是」一般疾病反而會面露失望之色

意涵二就很不禮貌了

我已經不是初出茅蘆的第一、二年主治醫師

即使看病資歷確實不如資深主治們

至少看診時的態度語氣也是氣定神閒

理論上不至於讓病人覺得這個醫師很嫩、沒把握之類的

不過因為看起來相對年輕又走親切路線缺乏威嚴感

一些比較白目的病人會直接出言挑戰

面對這樣令人感覺不受尊重的問題

也只能笑笑回答:「當然有看過啊。」然後在心裡暗自幹譙

話說回來

如果在後續治療中能把這種病人搞得服服貼貼從此成為粉絲

也會特別有成就感

 

3. 「我不擦類固醇。」

碰到把類固醇當乳液用的病人(通常是老人家)我很頭痛

另一個極端有steroid phobia的病人或病人家長

也同樣不好搞(如果不是更不好搞)

類固醇擦多了當然有副作用

但在正確使用下

它是皮膚科醫師治療濕疹類疾病不可或缺的利器

要求我們把濕疹治好又不願意擦類固醇

等於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不是完全不可能卻肯定多繞一大圈

花錢、花時間還事小

萬一拖太久依舊治不好而慢性化

變成要用更強、更久的類固醇才真的是得不償失哩

我可以理解病人因為以訛傳訛或過去錯誤的使用經驗而誤解類固醇

這類病人經我詳細解釋後通常會放心接受治療

比較受不了的是少數人所抱持的那種「皮膚科醫師就只會開類固醇」「類固醇副作用一堆又治標不治本」的態度

對他們來講醫生反正就只想快快打發病人、不曾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替他們設想

我很難過這些人對醫生的想法跟印象如此負面

不過既然都決定要來看病了

最好還是放下成見信任醫師的處方跟診療

有疑慮儘管提出而我也會盡力解答

畢竟把病治好是醫病雙方共同的目標呀

 

4. 「這個病能根治嗎?」

內科病人對得了高血壓跟糖尿病要一輩子吃藥控制不會有意見

我們家的病人卻普遍難以接受區區皮膚病居然得長期對付

很愛問能不能根治這個問題

慢性皮膚病像異位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汗疱疹、單純疱疹etc.

我不想輕易地說它們不能根治

因為遇過太多病人被其他醫生宣判無法根治後就自暴自棄放棄治療了

卻又無法昧著良心說它們可以根治

畢竟「慢性病」正意味著它們在某些狀況下很容易復發

於是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

我都沒辦法用「能」「不能」簡短回答

而必須長篇大論地詳加安撫和解釋

「不能根治」不代表「不能控制」

你可以帶著這個體質但鮮少或幾乎不發病

只是西醫向來沒有能很簡單就改善體質的處方或做法

必須從調整作息飲食運動習慣、避免過敏原和惡化因子等等腳踏實地地做起

可惜病人往往很難聽得進去也懶得嘗試

 

5. 「醫生妳看診好慢,我在外面等好久。」

每次被嫌看診慢都會忍不住在心裡嘀咕

「當你在外頭滑手機、看書、打盹……等待看診的時候,我可是一刻不得閒、口沫橫飛地在裡頭看診,中間還穿插換藥、作治療,是誰比較累、誰比較有資格抱怨啊?」

我承認自己看診不快

但那是對我而言能夠把病情解釋清楚最適當的速度

我其實也可以看一眼直接開藥就請病人出去

很多皮膚科醫生真的是這樣看病的

一節門診可以解決上百個病人

省時省力多了浪費那麼多唇舌幹嘛?

不過

我就是沒辦法放著需要再問清楚的問題不問

省略需要再進一步交代的話不講

嫌我看診慢、不認同我的看診風格

頂多下次不要再掛我的號就是了我一點都不介意

奇妙的是

這種一進來就抱怨等太久的病人

往往輪到他/她們的時候都會講得特別久

完全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心態就對了

看診過程真是讓我看盡人性的醜陋面啊

 

6. 「藥可以給多一點嗎?」

不喜歡跟病人討價還價爭論藥量多寡

是出於兩個理由

一是看診不是在賣藥或做生意

我堅持保有某個程度的自主跟權威性

不想by order無條件迎合病人需求

我樂於聆聽病人之前的用藥經驗

比方說擦/吃過哪些藥、有哪些副作用或個人主觀好惡

並因此作調整

但基本上藥要怎麼開、開多少是由醫生來決定

不是病人

二是我所決定的處方包括種類和量都經過思考

在量方面已把病灶面積、擦多久會好或需要再回診納入考量

不願意多開並不是小氣

而是開太多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壞處包括病人會擦太厚、擦太久、病況變了該換藥或擦出副作用了或藥都過期沒效甚至變質了還繼續擦、拿給其他家人擦、自作聰明有其他病症也亂擦等等

換言之

按病人要求增加藥量並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在害他們

但這用心良苦病人往往無法理解

有時為了減少紛爭跟解釋的口舌跟時間

我也就很鄉愿跟不爭氣地多開了

病人自以為獲得了勝利

殊不知卻是在拿自己的健康涉險

 

7. 「下次幫我掛XXX醫師的門診。」

在台大

有些名醫老師的門診限掛複診

所以偶爾會有慕名而來卻沒辦法直接看他們的初診病人

先流落到我這兒來

然後要求下次回診時可以改看老師們

如果病人一進來就很客氣地表明來意

我完全不會有受到冒犯的感覺

甚至還為能替老師接初診病人(這事從住院醫師時代就一直在做了)而感到榮幸

畢竟有事弟子服其勞嘛

但假如一切都跟其他病人沒兩樣

卻在看診結束前最後一秒突然表明下次要看別人

那當下真的會有種被打臉的羞辱跟挫折感

心中五味雜陳:「剛剛我講什麼你大概都沒在聽吧」「早知道就不用解釋那麼多了」「哎喲這下子病歷要好好寫了免得在老師面前跌股」

不管是專程來看我、隨便掛號掛到的或只是把我當跳板

病人都是病人我也都會認真看

但就像代課老師跟專任老師的教法一定會隨著任務職責有所不同

面對「我的」病人跟「路過的」病人

看診時的策略跟方法肯定也要因勢利導一下才會有效率跟賓主盡歡

「我的」病人可以慢慢衛教、擬定久一點的治療計畫、好好建立醫病互信關係

「路過的」病人只要把病史問跟寫清楚、該開的初步檢查跟處方開好即可

剩下的交給下一位醫師

要我幫忙掛另一位醫師就明講沒關係不用不好意思

等到看診結束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反而更傷人

 

8. 「順便幫我家人/朋友看一下。」

別科醫生可能少有這種困擾但因為皮膚病很多是肉眼可見的

三天兩頭就會有病人要求我在看完他們之後

「順便」再看一下進來陪看的家人和朋友

事實上這確實花不了我太多時間跟心力

騎虎難下、無從拒絕的我往往也就屈服了

以前在台大游走各病房看照會時更慘

出征一趟看的往往不只那位發出照會單的病人

看護、陪病家屬、隔壁床病人跟他的看護加家屬甚至護理站護理人員

都可能一擁而上要求妳「順便」看一下

唉誰教皮膚病人人都有而且普遍都是小病

大家平常不想特別花錢跟花時間找醫生

一旦發現有野生的皮膚科醫生難免如獲至寶

只要不是太刻意跟太頻繁

免費義診於我無傷

不過同時我會有點難過自己的專業並沒有受到尊重

真的是熟人朋友或已經看診看到幾乎變朋友的病人就算了

有些病人也才初次見面便霸王硬上弓要我買一送一或二或三

擺明了貪小便宜想說能不掛號不付錢就看到醫生何樂而不為

真的是很不可取

 

9. 「我要抽血檢查。」

在診斷和治療上真的需要抽血的皮膚病不多

但台灣病人有一部份非常迷信抽血的功效

總覺得一切謎團的答案都藏在血液中

通常皮膚科病人會基於兩種原因主動要求抽血

原因一是擔心身體有其他內部問題像肝不好腎不好之類的

原因二是想驗過敏原

每次去台大看診都得花很多時間勸退他們

肝、腎功能出問題或罹患其他內科疾病

確實可能出現皮膚變化

但絕對不會單單只有皮膚變化

必須合併其他可疑的臨床症狀才值得抽血去排除

這裡是皮膚科門診又不是健檢中心

我不可能純粹因為病人自己毫無根據的懷疑就隨便亂抽血

至於過敏原檢測更是被太多過敏病人賦予過高期待

這個檢查要自費花錢、結果不見得與臨床症狀相符、過敏原未必在所檢驗的項目裡

十之九點九九都沒有抽的必要

更吐血的是很多病人的皮膚病根本與過敏無關

經我一再解釋還是堅持要抽

好吧反正自費檢查不必考慮健保規範你愛抽我就開單吧

 

話說回來

也不是所有病人都是滿口討人厭的話啦

真的這樣我大概沒兩天就倦勤不想幹了

(而且真的這樣該檢討的人是我吧?)

事實上

偶爾還是會得到窩心的言語回饋

那些也成為我在被某些病人搞到默默翻了n次白眼後

能挽回執業熱情的小小鼓勵

比方說兩週前在台大看診時碰到一位女病人跟陪她進來的男友或老公

女病人之前輾轉看過好幾位台大皮膚科醫生了

問題不大但也一直沒辦法很穩定

因為病人表現得非常願意聽我講

所以我就不顧後面遲到排隊的病人已經堆起來了

苦口婆心地跟她講了非~常~久

男伴從頭到尾默默站在後頭一言不發

直到看診結束兩人即將離開前

他突然誠懇地跟我道謝:「醫生妳是我們看診看了這麼久以來,最有耐心跟解釋得最清楚的醫生!」

雖然其實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受到欣賞和稱讚還是讓我整個很開心

 

聽了會引發反感的話往往肇因於缺乏尊重

醫生會有聽了討厭的話

我相信病人也同樣有而且恐怕更多

幾個月前因為感冒加耳咽管黏膜出血去看耳鼻喉科

很久沒當病人了所以我有點緊張

一進診間便霹靂啪啦一股腦兒地把病史倒出來

醫師還沒聽完就打斷:「所以妳到底要看什麼?」

雖然他並不兇甚至還可以說是略帶笑意

語意裡的不耐煩卻仍舊讓我受傷了

那次經驗讓我警覺到

或許自己在看診時也曾不經意地做或說出傷害病人的言行

醫生的一言一行在病人心中都是放大的

說者無心但聽者會怎麼解讀根本無法控制

以後對於自己在診間的表現應該更小心謹慎

好的醫囑順從性建立在好的醫病關係上

醫囑順從性高病才容易好

整個醫療行為的發生不正是為了這個終極目標嗎?

 

若人人都能將心比心

則不單是看診

很多人際互動都會變得更愉悅更順利

只是人非聖賢

在忙碌著急或心情不好時往往就忘了

以德報怨畢竟太難

至少要設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我在人生旅途上要繼續學習的功課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wu 的頭像
    Liawu

    Lia's Blog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