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3年的夏天
在一切謊言將被拆穿的前夕
我手上有好幾張長春戲院奧斯卡得獎影片的套票
總是在去台大游泳後坐上直行新生、松江的公車
自己來看電影
電影結束後、出戲院
整顆心卻還留在大銀幕的故事裡
出不來
那個暑假後來發生的事
讓童話世界裡最後的歡愉蒙了塵
長春戲院承載了我最隱諱而悲傷的回憶......
那一系列的電影裡最喜歡的是"何處是我家"
我看電影不容易哭
可那部片讓我哭了
快五年前看的電影
除了非洲大草原跟蝗害
我其實記不得"何"片的太多細節
不過在搜尋"竊聽風暴"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它們都是德國片
最近跟德國挺有緣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發現
德國人跟台灣人的相同之處在於沒有大聲說愛國的權力
前者畏懼納粹主義復辟、後者則礙於國家定位不明

對不起把話題扯遠了
"竊聽風暴"上院線時我就想看
但一直拖到前幾天才去租DVD
為什麼講東德跟極權社會主義的題材總是永遠看不膩呢?
沒有大場面、沒有(我認識的)明星、沒有情色暴力
仍舊動人而深刻
這是我喜歡歐洲片的地方
從頭到尾步調就慢慢的、溫溫吞吞的
等你發現的時候靈魂已經被吸進去
"竊"片用溫和的手法詮釋殘酷的思想箝制
它的控訴很嚴厲、反應的史實很醜陋
不過因為沒有屍體、缺乏流血、少掉了羶腥
觀者不會明顯感覺出來
或許在某個程度上
編導手下留情地美化了"斯塔西"秘密警察機構
可是我始終相信
真實世界的確存在如衛斯勒這樣尚存一絲良心的人
否則柏林圍牆不可能倒塌
我也認為拍片該反應人性的光明面而非強化邪惡面
看完影片後心情雖然沈沈的
終究還是洋溢著希望

劇情圍繞在東德秘密警察衛斯勒跟被懷疑反動的劇作家德瑞曼之間
衛斯勒自告奮勇接下監聽德瑞曼的工作之後
被迫分享了這位藝術家的生活細節與秘密
他漸漸對德瑞曼產生認同感
甚至忍不住介入他跟西蘭的互動
監聽者的身份轉而成為守護者
他一絲不苟的生活被打亂了
隱藏起來的情慾被撩動了
忠於黨國、不起異心的價值觀開始動搖......
我比較難以接受的是
在影片最初衛斯勒本來是個毫無憐憫心的訊問者
怎麼監聽一陣子就倒戈同情起這一票藝術家呢?
雖然他暗助德瑞曼的安排讓我看得很爽
還是覺得關於衛斯勒的心情轉折交代得不夠合理
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戲本來覺得有點多餘
尤其在德瑞曼發現一切來龍去脈而循線找到衛斯勒時
我暗自嘟噥:"完了完了,好好一齣戲又變成灑狗血的認親大會了。"
幸好他在最後關頭縮回車子裡
才有後來令人拍案叫絕的最後一幕

這最後一幕......就留給願意看這片的人吧
只能說
我想不出更好更妙的結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