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連續看完這兩本書
文體雖不同
卻同樣傳達母子親情與異國文化的衝擊

前者
龍應台的文采不消多說
而透過安德烈的筆
讓才遊經德國的我對歐洲孩子的成長歷程更為了解
雖然
我還是很難想像下了課就去踢球、在酒吧漫談的閒適
兩代間的隔閡不僅肇因於時間世代
還有地域種族所種下的差異
其中關於香港文化的論辯尤為精采
你來我往間激起的浪花如珍珠般璀璨
全書最動人的是當安德烈對母親說他不會有爸爸媽媽的成就
龍應台的回應是:"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在這裡我看到母親的愛:深刻、無私而寬容
(不過我實在佩服龍應台可以放任兒子抽菸而忍住不管)

後者
簡媜記錄隨丈夫至科羅拉多州旅居四個月的所見所聞
主題圍繞在兒子"姚頭丸"就讀Dunn小學的經歷
由於自己也曾移民紐西蘭、轉至英語系學校就讀一年
讀這本書可說是心有戚戚焉
書中描繪出的小學教育與人文價值直如桃花源般令人嚮往
如果哪一天我有自己的孩子
大概也會希望他能在這樣充滿鼓勵與愛的環境下成長
可以儘情伸展肢體、從小就訓練自我認知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然而
也因為自己嚐過當移民的酸甜苦辣
我不免覺得簡媜反應出來的只是光譜上光亮的這端
畢竟Dunn小學是通過國際認證學程、發揚地球村國際公民觀念的學校
而他們住的是國際學人匯集的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教職員宿舍
所以姚頭丸可以在上學第一天就開心地回報說認識了七個新朋友
而不是像妹妹哭喪著臉說被同學欺負
簡媜未必有美化作假的居心
但我不喜歡她拿他山之石來評議台灣時悲觀的論調
雖然她說寫書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台灣的教育帶來一些改變
不過我看不到她對台灣的疼惜與期許
只看到羞赧與唾棄

你說我目光短淺也好、心胸狹隘也好
這幾年走過一些國家
別人的文明跟進步常常令我驚嘆
可是我並不因此少愛這塊土生土長的土地一些
剛從紐西蘭回台灣的時候
走在路上、坐公車
聽身旁的路人、乘客大聲吵鬧都覺得是仙音妙樂
因為我竟然百分之百聽得懂
因為我竟然可以身在人群中而不覺得自己是異類
這種舒坦與自在讓我快要流下淚來了
我也會氣惱心痛政客把台灣弄得烏煙瘴氣
但離開從來不曾出現在我的選單上

我打從心底不願被藍綠色彩所沾染
不過簡媜再三提及姚頭丸終將因為爸爸是外省人而被貼上外省豬的標籤
這觀念叫我心煩氣躁:原來外省子弟有這麼重的被迫害感?
身為政治正確的所謂本省人
我一直到最近的最近
才思及本省人跟外省人看待台灣的異同
我們都愛台灣
只是本省人愛台灣的情感比較像母親對待孩子
孩子再怎麼忤逆、再怎麼不成材
還是照單全收
而外省人愛台灣像孩子對待母親
太平盛世時能夠飲水思源、侍母至孝
碰到文革必須鬥爭至親卻也不會有絲毫游移
這是泛藍的龍應台跟簡媜書寫時讓我有些不舒服的原因
理智使我尊重她們的看法與觀點
但情感上我卻是不認同的

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是上一代的歷史造業
爸爸常常悲憤地描述他從前唸書時是如何被外省人看不起
我說現在我們這一輩哪裡分什麼本省、外省?
如果不是某同學總是聽不懂台語笑話
我不會知道她是外省人
當我碰到外省腔的榮民伯伯或操著熟練台語的阿公阿嬤
態度也從來是一視同仁啊
走筆至此
似乎離本來的讀書心得愈來愈遠了
我真的很怕碰關於省籍情結的禁忌話題
還是寫到這裡就好

閱讀總能啟發無限想像
不妨趁年假多看些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wu 的頭像
    Liawu

    Lia's Blog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