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去宜蘭大學演講時
批評大學生蹺課打工然後隨意花用
實在是「笨死了」
此言一出立刻造成打工籌學費的學生網民們群情激憤
紛紛表示如果政府願意補助他們也不必去打工
王院長的高見實與「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無異
而王建煊的後續回應則是強調學子應該善用讀書時間
如果沒錢可以貸款
賤賣時間的打工是最後選擇

我先招認啦其實王聖人我自始至終都不是很喜歡
不過他這番話也並非沒有道理
學生首要本份就是讀好書
打工打到反而犧牲課業確實是本末倒置
而我們也可以想像
打工得來的錢絕對不會每一塊都花在學費或貼補家用上
一定免不了有吃喝玩樂的成份
只是既然王院長自稱一番好意
為什麼不能用委婉、順耳些的言語來規勸莘莘學子呢?
如果他是滿心的關懷與善念
又怎麼會脫口就是那樣一句鄙夷不屑的「笨死了」?
我覺得很好笑
明明可以好好站在尊長的立場循循善誘
結果不但讓學生們感受不到他所謂的本意
還適得其反地讓大家群起反彈、掀起舌戰
到底是誰比較笨啊?

「打工」這件事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無緣從事的服務生工作裡我講過
畢生憾事之一的就是大學時代沒出去打工
打工是個自我磨練、體驗人生的機會
等到真的學有所成再進入職場
其實就不可能再去做那麼低階的工作了
所以「打工只是賤賣時間」的說法我無法苟同
當然就金錢上的投資報酬率來講它的確非常低
可是在打工過程中學到的東西不會比課堂上來得不寶貴
我上餐館時常被那些認真打工的學生妹、學生弟感動
他們兢兢業業的態度已經立下未來成功的基礎
至於有些人說打工跟課業會無法兼顧
我的看法是真的想跟會唸書的人
絕對可以妥善利用時間把兩件事都做好
在我當學生的前半輩子裡看過太多例子了
效率差、東摸摸西摸摸的人
就算在圖書館關上一整天也唸不了什麼東西
以前高三時某些成績不好的同學自以為少唸一科生物
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拿去投資到其他科上面
所以紛紛棄三類組投奔二類組
結果到最後還不是我們這些比別人要多準備一科的人考得比較好
由此可見打工跟讀書並不必然有排擠效應

有些學生是因為捉襟見肘不得不去打工
而或許有些人則是物慾薰心
為了享樂、買名牌才靠打工來賺錢
但既然王院長都認同打工是種賤賣
就應該知道一小時勞力辛辛苦苦掙到的那一百塊有多得來不易
在錢不好賺的體認下打工族鮮少會揮霍奢侈
真正價值觀錯亂的是一路不愁吃穿、也不需要打工的溫室花朵
倫敦百貨公司裡的Chanel、LV、Salvatore Ferragamo專櫃
永遠都盤踞一群廿出頭歲、渾身披掛名牌的大陸青年
他們隨意試穿就像那些鞋子包包都不用錢一樣
喜歡就刷卡包起來眉頭也不需要皺一下
畢竟對他們來講
錢只要張口伸手就會源源不絕地湧入
他們的父母抱著「只要你好好唸書錢不是問題」的溺愛心態
千方百計地把小孩送到國外
結果不但書沒唸好還把爸媽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四處亂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該效法張蘭
據說汪小菲當年在法國求學每個月只有一百法朗生活費
窮到所有家具全是撿來的而且寒暑假都拿去打工
這也是為什麼身為富二代的汪小菲現在能夠自食其力打下一片天

王院長所擔心的那種蹺課打工的狀況
我相信必然存在
但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只是罵這些學生一頓
逼他們回歸校園就粉飾太平了
我們是不是應該追本溯源好好想一想
為什麼學生會寧願打工也不去上課?
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把時間花在賺幾百塊比上課聽講有收穫?
台灣的大學實在太多、要落榜太難了
很多學生根本不需要唸到大學
只是大家都這樣就隨波逐流地升了學
他對亂考考上的學校跟學系絲毫沒有歸屬感跟興趣
又怎麼可能像高中時代一樣乖乖待在教室裡
填鴨子一樣地死記死背那些對自己沒什麼意義的知識
更別提在教育資源有限
大學卻多到好多間我聽都沒聽過的狀況下
各學系能提供給學生的實質幫助與那張文憑的重量根本良莠不齊
王院長說打工不必急於學生時代
要吸取工作經驗
等畢業了踏入社會當新鮮人,「第一年就可以當成打工」
我是想問問
假如學生時代打工跟畢業後第一年學到的東西可以完全對等
那麼到底花那幾年唸學位的目的跟意義在哪裡?

有看不慣的地方或許大家都會心急如焚
但身為有社會聲望跟行政資源的政治人物
不能只出一張嘴、罵罵就算了
應該要查明來龍去脈然後設法改善
否則跟我們這群吃飽閒嗑牙的市井小民又有什麼不一樣?
王聖人的這番話只是徒然曝露出格局之小、心胸之狹隘
真的是笨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