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今天公佈了一連串關於國人壽命的統計資料
其中有一項乍看令人匪夷所思:
未婚平均死亡年齡53.68歲
有配偶者平均死亡年齡70.12歲
換言之
有結婚可以讓你多活16年!
這之間的因果關係當然不是這麼簡單跟草率
一個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未婚者
不可能因為結個婚就立刻延長16年的陽壽
不過我確實驚訝這兩個族群的死亡年齡竟有如此大的差距
比較合理的解釋
應當不是婚姻生活有延年益壽之效
(某個程度上確實還是有
比方說在家中風或心臟病突發會有人發現及時送醫
比方說單身者背上長怪痣怪瘤自己看不到易延誤就醫)
而是在台灣傳統社會的婚姻家庭觀念下
不結婚跟短命者的某些特質是重疊的
如果換成在伴侶傾向共同生活但不見得會結婚的社會
我相信
就不會有出現這樣的統計數據
就先來探討哪些人會不婚好了
由於被內政部統計到的死亡人口多半是上一輩的人了
亦即這批資料反映的是台灣上一代的已婚跟未婚者
無法直接套用在當代適婚年齡人口上
所以在討論這兩群人的特質時
我會採取比較傳統的看法跟觀念
(先聲明免得被嫌守舊落伍、食古不化)
過了適婚年齡而未婚
以上一世代而言
(再強調一次你看我多怕)
要嘛忙於學業、事業咻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以致錯過機會
要嘛性格浪漫不羈居無定所觀念前衛不願受婚姻束縛
要嘛性格孤僻脾氣古怪沒人受得了他他也受不了別人
要嘛其實是同性戀無法在法律許可下與伴侶成婚
要嘛社經地位太低找不到對象
每一種類
似乎都有那麼點短命的因子在裡頭
太忙而耽誤婚姻大事的人
肯定具備拼命三郎式的A型人格
長此以往情緒緊張又透支體力
想必也顧不得好好吃飯睡覺正常作息
會長命百歲才奇怪
擁有藝術家人格或是嬉皮傾向者
不敢說全部
但有一定比例會較為縱情享樂
沾染菸、酒甚至毒品
性需求高但伴侶又不固定
這是許多疾病的risk factors
心理影響生理
再加上人類是群居動物
一個無法與他人建立感情、和平共處的人
心理上絕對有問題
自然身體也不可能太健康
台灣社會對同性戀的接受度-尤其在上個世代-實在不高
無論出櫃與否
同志們都承受著莫大的包袱跟壓力
再加上愛滋病在男同性戀族群裡的盛行率
遠高於一般人口
這一切皆中下他們無法長壽的因
貧窮連結到的是衛生環境差、營養不足、缺乏就醫資源等等
不但容易得病
生病後也無法得到適切照護
平均死亡年齡低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隨著時代演進
因上述原因而不婚者固然還是存在
但所承受的壓力跟弱勢程度已有改善
另一個很大的改變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新娘很普遍
而她們嫁的多半是社經地位相對低的台灣男子
於是很多以往會落於未婚族群者
現在都歸到有配偶那區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
台灣年輕一輩的婚姻觀念已愈來愈向其他開發國家看齊
有部份人其實不是被迫不婚
而是主動選擇有別於傳統的交往模式
亦即現在有一群新的「未婚」者
他們跟已婚者同樣有穩固的對象、安定的感情生活
只是不想被婚約套住
怎麼都想不透
枯燥乏味、相看兩厭、整天都在嘟噥「奇怪耶你」的婚姻生活
是如何能讓一個人多活16年
我其實暗自覺得
如果婚姻不是終身的
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讓女人自由決定是否與「老公」續約
多數應當都會在小孩長大後就毅然決然恢復單身
退休後的女人通常比男人更為活躍
像是學習新知、當志工、聽演講、朋友聚會等等
守著一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還管東管西的大老爺
是有什麼樂趣來著?
我認可有個知心伴侶來分享生活裡的喜怒哀樂
是非常幸福開心的事
但這不必然連結到要24/7跟他守在一起直到彼此都膩了
有人指控說這樣的想法是不夠愛
嘿或許吧
可我又為什麼要為了證明我們夠相愛、愛到被衝昏頭
而矇著眼往一個太多人都摔得粉身碎谷的陷阱裡跳呢?
風水輪流轉
再隔個四、五十年
我猜
搞不好未婚者會比有配偶者活更久
因為前者聲勢日益壯大不再被社會視為失敗者
也不必忍受附諸於婚姻而來的犧牲跟窩囊氣
在開心做自己的同時
還享有更開放自由、源源不斷的戀情
Let's wait and see.
- Jun 18 Mon 2012 17:45
已婚者較長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