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倫敦待十個月帶給我很多改變
其中最感珍貴的
不是增廣見聞
不是購入的那些衣鞋包包飾品
不是因此認識了許多英國明星跟名人
(只有我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我)
而是--
從此變得不怕冷了

去英國前
我是那種冬天一來每次人家不小心碰到我的手
都會驚呼:「妳的手怎麼那麼冰哪!」的女生
對這點我其實並不以為意
畢竟
如林黛玉般弱不禁風才有「女生樣」不是嗎?
有首老歌叫「你那好冷的小手」
歌詞裡下一句接的正是「我要使它溫暖」
(我怎麼會知道這種老歌啊!!??都是我媽害的)
是嘛
一雙冰涼慘白的手才會激起男生的保護欲
熱呼呼的簡直就像個男人或歐巴桑
老一輩的人總說這是氣血不順、體質太陰、冷底etc.
我學西醫的不信這套
雖然月經不順是事實
但只要沒出現青斑、疼痛、潰瘍之類的血管炎癥候
我從來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也不認為它是可以改變的

手腳冰冷通常會連結到怕冷
之前的我並不算特~別~怕冷
但至少沒比一般人更耐冷
我一直對一個畫面印象深刻
大一時某個天氣冷颼颼還下著小雨的早上第一節課
所有台灣同學都裹著厚重冬衣縮著脖子出現
美國僑生卻依舊穿著短袖T恤加百慕達短褲瀟灑現身
那當下我真的覺得他要不是瘋了
就是溫覺受器或中樞或受器與中樞之間的傳導有問題
(現在想想也有可能是人家衣服沒帶夠又來不及去買只能裝勇……)
(話說回來本班美國僑生後來全落跑沒留在台灣當醫生還真睿智)

明明十幾度低溫為什麼他卻表現得像卅幾度?
在台北街頭亦不時可見衣服穿得誇張少的白人
如果是黃種人則合理懷疑為ABC十之八九不會錯
理智上明白這些人是長期住在更寒冷的地方
所以台北的冬天對他們來講根本是小case
不過情緒上還是不免覺得這些人像另一種生物很是古怪

待我從英國回來度過第一個冬天
居然也體會到了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違和感
當全家人的居家服都換成長袖長褲甚至還加上羊毛衛生衣
我依舊穿著我的夏季睡衣晃來晃去
被看了打從心底冷起來的媽媽嫌:「妳不要裝了啦。」
冤枉啊大人
如果你經歷的上個冬天有一半時間都雪花紛飛
出門看到溫度計顯示零度以上的反應是「今天好溫暖」
怎麼還會把台北的寒流看在眼裡?!
衣櫥毛衣櫃裡堆放了許多套頭毛衣
雖然毛料卡在脖子易發癢不舒服
但以往冬日外出總是離不開它們
走「人乾」路線的大學時期甚至會卯起來穿兩件
唯一的變化只有顏色甚為無趣
2010/11那個冬天將過完
(也就是回台後的第一個冬天)
我才猛然發現
咦怎麼這些套頭毛衣一件都沒穿過?
當然真的冷起來還是會穿其他毛衣加大衣
但不知不覺已脫離非得加套頭才夠保暖的命運

起初
此一體質改變被我解讀為是身體習慣了英國氣候
一時之間轉不過來所致
但畢竟只在倫敦待了一個冬天
保護力頂多延續到下個冬天
再來就會打回原形又開始怕冷了吧
結果現在進入回台的第三個冬天了
我發現自己還是維持著遠比從前不怕冷的體質
雖然沒到兩年前別人發抖我還在流汗那麼誇張
不過手腳再不會冷冰冰
某些他人避之唯恐不及、引以為苦的低溫環境
我往往也可以甘之如飴

像最近健身房接連發生兩個狀況
一是泳池鍋爐連續壞了快一個禮拜
水溫一路降到廿五、六度
很多泳客都乾脆不游了
二是某天瓦斯無預警被斷結果洗澡沒熱水
全部來客都吱吱叫紛紛選擇運動完汗擦擦直接回家
勇敢一點的也只敢洗身體而不洗頭
狀況一
我記得有次泳池大清潔後水溫低到只有廿二、三度
還是硬下去游結果後來失溫
一般游泳比賽時的水溫都控制在廿六、七度之間
室內溫水泳池則偏高介於廿八到卅度之間
所以廿五、六度如果游快一點其實很剛好
狀況二
所謂沒瓦斯不代表要用冰水洗澡
因為冷水管出來的水其實是儲放在室内管線跟水塔的
所以大概也有廿度以上
快快洗完擦乾根本不會怎樣

要如何解釋這連續第三年的不怕冷呢?
追根究柢還是拜運動所賜吧
從英國回來以後我就維持著每天至少運動三小時的習慣
鮮少有例外
而大家都有這個經驗
冬天從事戶外運動
一開始難免必須穿很多
等到開始流汗、身體發熱了
就可以一件接一件地脫掉變得一點都不怕冷
我覺得自己正處於這種隨時都在熱身的狀態
體內有個不必插電就可供應源源不斷熱源的暖爐
以前是沒得比較不知道
現在才知道不怕冷的甜頭竟然這麼多
大家趕快加入規律運動的行列吧
(搞了老半天這又是篇運動推廣文-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