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更衣間是竊聽三姑六婆閒聊的最佳所在
而且因為來這兒的人多半注重養生
談話內容時常圍繞著醫療行為打轉
有時是推薦某醫院某醫師很不錯
有時則分享較為負面的就醫經驗
像上回我就聽到某女客批評她的腸胃科主治醫師
「跩什麼跩啊,問個問題而已,要答不答的。」
友人立刻加碼:「對啊,我上次做胃鏡也是被技術人員罵問那麼多幹嘛。」
雖然對她們的遭遇感到同情
並深自警惕不能對病人不耐煩
但聽完我依舊忍不住偷笑
畢竟平日行醫病人就算不爽
也鮮少直接在我面前發飆
(畢竟跟醫生撕破臉沒啥好處)
在健身房裡才有機會聽到這麼直白坦率的抱怨文

幾天前有另一串談話跟我切身相關
特別側耳細聽
一個媽媽帶兒子去看青春痘
由於她向來看不慣兒子三天兩頭買麥當勞來吃
卻怎麼講都講不聽
希望醫生幫忙勸導兒子別再吃速食
結果皮膚科醫師撂下一句:「那跟長痘痘根本沒關係。」
言畢兒子轉頭一臉勝利地看著她
媽媽在健身房描述這件事的時候
餘氣猶未消
她咬牙切齒地說:「隔天我實在很想再掛一次號告訴那個醫生,你這樣講真是不應該。」

站在醫療專業的角度
該皮膚科醫師所言完全沒有錯
雖然咸認為長青春痘的人不適合多吃花生、巧克力、辛辣刺激及油炸類食物
但其實目前沒有任何食物被證實與痤瘡活性相關
唯一勉強沾到邊的發現是節食挨餓可改善痘痘
不過臨床上被問到這類問題
我通常不會照本宣科地回答「沒影響」
而會先反問:「那你過去的經驗如何呢?」
倘若答案是不知道或不覺得食物有影響
我會告訴他科學上確實認為食物的角色不重要
「不過站在整體健康的角度,當然還是均衡清淡的飲食會比較好。」
倘若病人有提出某種特定食物會讓病情惡化
我就打蛇隨棍上
建議他那少吃那類東西
再如果有家長陪同
我更是會察言觀色再作應答
畢竟父母都希望藉由醫師之口
矯正子女屢勸不聽的一些壞習慣像晚睡、吃零食速食、喝含糖飲料等等
只要不是太違背醫學原理或有害身心
體諒天下父母心配合演出又何妨

在診所跟大醫院看病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
由於沒有醫院的金字店招在那兒當神主牌
開業醫得學著「好嘴」一點
適度說一些他們愛聽的話
出發點不是硬要留住病人賺那掛號看診費
亦不需要卑躬屈膝地去討好、迎合他們
而是如果留著在大醫院時唯我獨尊的態度
病人的compliance一定很差
尤其愈老的病患愈是如此
一旦你講的事實違背他的畢生常識
結局絕對不是你成功地說服他
而是立刻失去他的信任
還在當住院醫師時就有個已升主治的學長跟我說
罹患濕疹的老人家很愛問說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如果你照實跟他說食物影嚮不大
他或許在你面前還會笑容可掬地說唷是這樣啊
但一出診間大門臉馬上一沈:「既咧醫生就憨慢袜會看。」
回去不吃藥不擦藥也不會再回診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摸索看病時話到底該怎麼講
才能讓病人聽得懂又聽得進去
某種程度上醫生就像推銷員
只是我們推銷不是具體的商品或服務
而是一種觀念
你得先讓病人相信照你的醫囑去做病情會改善
他們回去才可能乖乖遵從
否則開再神再好再貴的藥都沒有用
難就難在
隨著病人內在個性特質的不同
所吃的那套說辭跟態度亦互異
有些人求知若渴盼望醫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有些人則只顧自己講一輪到你就恍神跳針沒在聽
要在進入診間後短短幾分鐘互動內就精準抓住對方的脾胃
不啻是種挑戰

畢竟醫生看診也有自己的風格
遇到一拍即合的自然如魚得水
但遇到懶得聽我扯只想拿藥或從一進診間就抱著懷疑態度的
目前我還是難以坦然放棄應付一下就放他們走
至於用話術醫術感化這些頑石
又是難以企及的更高層次了
希望未來能持續往這個目標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