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
我還挺愛看相親/交友節目的

「我愛紅娘」可說是人生中第一個留下印象的節目
當時沒有搖控器主導權
應該只是呆呆地跟著家裡大人看
此節目後來換了很多代主持人
但我僅看過沈春華跟田文仲這對原始拍檔的那段
(根據Wiki)也就是1982到1986年間
本人居然還在唸幼稚園欸XD
當時年幼無知
男生對我來講就是討厭的生物
自然看不懂相親男女的互動
也無法體會他們既羞怯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只記得節目末了男女主角對坐、中間隔幕掀起來的那刻
氣氛總是很尷尬

再來就是1989年首播的「來電五十」
彼時正值我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階段
開始能體會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這一類的事
週日下午我們姐妹本來是「百戰百勝」的忠實觀眾
唸了一早上的書後邊吃飯邊配電視好不愜意
後來逐漸開始在廣告期間轉去「來電五十」
最後乾脆倒戈專心看後者因為這節目還挺有趣的
「來電五十」的參加者是年輕大學生
所以是抱著交新朋友的心情而非意在相親
整個節目也是以輕鬆自然的方式進行
地點選在戶外
男男女女先玩遊戲、吃飯聊天、自由活動
最後男生會站到心儀的女生面前靜候發落
如果追求者超過一個的話
(竊以為這個節目的菁華就在於某個女生被表態有人喜歡後
後頭男生群的一陣騷動跟此起彼落的「等一下~~~~」)

就得排成一列然後低頭把手伸出來
由女方決定要與誰交往
很妙的是觀眾認為應該會最受歡迎的女生
最後往往不見得會有最多追求者
而女生面對男生時也常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選擇

「非常男女」於1996年開播
我高中專注於課業沒在看電視
應該是大學前期收看的
這個節目就稍微正經了點
參加者多半是適婚年齡的社會人士
每集大概有男女候選人各五、六位
大家面對面像座談會形式那樣
針對某些議題進行討論
最後再按鈕連線看是否有對上眼的佳偶
當時才廿歲左右的我
完全是以隔岸觀火的心態在看這些哥哥姐姐們努力求偶
雖然已經交過男友相對懂得愛情了
卻無法體會找對象是有這麼難唷
居然要搞到上節目拋頭露面?
(當年不流行素人上電視報名參加很需要勇氣)
更沒料到數年後風水輪流轉
自己也會陷入滯銷、找不到對象的窘境

離開主播台的沈春華
今年四月起開闢了另一個交友節目:「愛情敲敲門」
非忠實觀眾但我陸續看過幾集
它每集會安排一位重點男或女主角
然後再搭配五位異性候選人
自我介紹跟交換基本資料後
雙方就一些預先設定好的問題討論跟相互詰問
最後按鈕決定可否形成愛的連線
主角要從五位中選出一位或全不選
候選人則得決定是否想與主角進一步交往
郎有情妹無意或妹有情郎無意是常有的事
所以不是每集都可以速配成功
這個節目還滿誠懇的
但同時也沒啥爆點
參加者普遍年齡層較高
外型及其他條件也比較質樸一點

「王子的約會」2012年八月便開播
不過我直到昨天才認真看了一集
它的型態是每集會有廿六個女生站在獨立的講台後方
五個男主角也就是「王子」輪番上陣
女生可以決定要不要跟王子約會
但最後要跟誰速配的選擇權還是由男方掌控
整集看下來我的感覺不怎麼舒服
原因有二
一是我認為「王子的約會」並非以服務參加者為主要目的
它就是個很綜藝跟娛樂化的reality TV show
所以一切安排跟考量也是以增加話題、衝高收視率為出發點
男女參加者都是些「怎麼可能沒對象」的年輕俊男美女
很難相信大家上這個節目真的是純粹來交友
二是它把男女間決定是否交往的依據搞得好膚淺
當然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點功利主義跟外貌協會
女生想要高富帥、男生想要身材曼妙的美女
這也無可厚非
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會有所讓步、妥協跟調整
不會真的就只靠這些來評斷一個人
只是一切搬到小螢幕上
又得在這麼少的接觸跟這麼短的時間內去作選擇
人性的嫌貧愛富和以貌取人
整個被放大到不忍卒睹

像我看的那集
主打的就是五個男主角身高都180以上
啊矮的男生就不是人嗎?
(雖然我自己也是看到高的男生眼睛就變心型啦)
女性參加者方面
鏡頭永遠集中在比較漂亮的那幾個人臉上
平庸者根本就註定陪榜
不止沒鏡頭、沒發言機會
每次為王子留燈也是很快就被他不留情按掉
導播還會很ㄐㄧㄢˋ地特寫她們被拒絕的表情
(這個時候就知道要給鏡頭啦~~~)
落井下石感覺好淒涼
啊醜的女生就沒有自尊心嗎?
有好幾次
我明明覺得最後剩下的兩個女生裡頭
有一個明顯比較誠懇、積極爭取王子青睞
最後-毫無意外-男生還是選了漂亮的那個

不管會繼續再滯銷多少年
我是一定不會參加這類交友節目的
(也即將超過人家的年齡上限了吧)
因為男女交往是如此細緻、微妙又美好
所有的臉紅心跳、欲迎還拒
應該讓它自然而然地發生
且專屬於我們兩個人
何必受節目流程操弄
以及被鏡頭直擊紀錄又公諸於世呢?
相親/交友節目其實也就是一齣戲吧
不全然照著既定劇本演
但最終目的還是引發話題、搏君一笑
無論是觀者或參加者
都不必太認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