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前夕
我想寫一些關於醫院生態的文章
一方面滿足大家對醫界的好奇
一方面也為踏入醫院的這幾年作紀念

很多人都說
人生的至交好友都出現在高中以前
大學生課蹺得兇又忙著談戀愛
不太有機會交到什麼好朋友
進入職場後更慘
忙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不樹敵處處就算萬幸哪兒還可能交到什麼知心朋友

假如你唸的是醫學系、做的工作是醫師
那麼上述說法絕對要改寫
在台灣醫學系一唸就是七年
敝校前面四年是大堂課
後三年開始進醫院見習跟實習
前面四年唸起來或許跟其他系所一樣
跟同學儘可以沒什麼互動
反正課能蹺的就蹺
即使來聽課也是大堆頭一句寒暄的話都不必說
不過後頭三年絕不是期末交交報告、考考試就可以過的
再怎麼混的人都必須乖乖來醫院報到受訓
而這時候跟你朝夕相處的人就很重要了
大四末了全班會拆成一組大約十個人左右的十二大組
同組組員在接下來的兩年成了命運共同體
會一起去run所有該見習的大小科
直到大七開始實習前才會再打散重排
於是為了日後漫長的見習能夠輕鬆愉快
班上比較志同道合的會自然而然地湊成一組
而只要中途沒什麼特別的衝突或意外
在共患難了兩年之後通常會培養出革命性情感
本來不太熟的變熟
本來就熟的友誼益發深刻

That is pretty much my story, except one thing though.
大學時代一頭栽進戀愛裡的我一直沒好好經營友誼這一塊
前面四年裡除了鎮日與男友廝混外
我承認還真沒交到什麼朋友
見習兩年下來跟同組同學有了較多互動
不過我依舊躲在男朋友的大傘背後
並沒有放開心胸把他/她們當成「我的」朋友
不幸,也幸好
在intern初期這段長達五年多的感情驟然結束
一開始我慌了
因為我發現過去過度仰賴男友的自己無依無靠
令人感動的是那群同學卻不計前嫌地向我伸出友誼的手
雖然夾在我跟分手男友之間處境有些尷尬
可是他/她們仍舊在我最傍偟失措的時刻雪中送炭
我如大夢初醒般地擁抱這遲來的友情
內心充滿無比的溫馨與感恩
這群大學同學伴著我度過被雜事跟抱怨佔滿的intern歲月
畢業後女生們留下來在同一間醫院共事
男生們則先當兵、兩年後才申請回來
雖然我們不再像以往學生時代天天見面、時時鬥嘴
但偶爾在醫院擦肩而過或電話聯絡時那種親密感很快便找得回來

實習那年每隔幾個禮拜就會換一次病房、認識一批新的工作伙伴
不過短短數週打游擊式的共事無法深交
即使偶爾遇到比較談得來的對象
往往也在換了course後便漸漸斷了音訊
回想起來在intern時期交的那些朋友
假如後來還留在同一間醫院
或許工作場合碰到面還會交談個一兩句敘敘舊
假如是到不同醫院當住院醫師便真的是從此不相往來了
進入皮膚科後人際關係變得單純許多
每天會接觸到的就固定是科內老師跟住院醫師
以及自己科部病房跟門診處的護理人員
天天見面相處要裝不熟也很難
小科的好處是沒有大科複雜的權力糾葛以及人事傾軋
很多來敝科run的intern學弟妹都對這裡的和諧氣氛讚不絕口
其中部份原因或許是臨床工作壓力相對不重
所以皮膚科醫師多半可以維持優雅
不會動不動就發飆動怒
另一原因則是咱們科內的人大多非常好相處
從師長、同事到職員大家和樂融融就像個大家庭
有事總是互相提攜幫忙不會扯後腿
所以每次我看到上班族抱怨起討人厭的上司、同事甚至搞到要辭職
都實在很難理解他們的苦衷
尤其咱們住院醫師因為年齡相近、地位相仿
就像拜師學藝的同門師兄妹一樣
不只切磋技藝學問、教學相長
臨床上碰到看不順眼的事我們會聚在一起幹譙
也樂於分享生活上感情上的大小瑣事
彼此間的交情早就超越了公事公辦的「同事」

照會─無論是發照會或被照會─讓我們有與其他科別醫師接觸的機會
然而這種蜻蜓點水的交流全是為了工作
一旦完成照會這萍水相逢的連結便終止了
不會再有任何後續發展
拜PGY社區醫學的外放course所賜
我卻難能可貴地交到一群很麻吉的朋友:「雲林幫」
所謂「PGY」是指所有科別的住院醫師在R1這年要接受一段期間的一般醫學訓練
希望大家在一頭栽進各專科前具備一定的基本內外科常識
我這一屆的PGY是外科、內科以及社區醫學各一個月
一年裡頭是哪三個月要離開科部接受PGY訓練是由各科CR(總醫師)決定的
至於去哪兒受訓則由教學部統籌分派
一直到該月份快到來時我們才會接到通知
所以當年我雖然知道自己是八月到十月要出去流浪
也知道先後次序是內科、社區醫學、外科
卻不曉得究竟會被塞到哪一個病房跟哪一家醫院
八月中打聽得知接下來一同run社區醫學的有大學同窗好友heh
我們倆說好乾脆一起外放到最偏遠的雲林分院算了
雖然聽說並不太涼而且路途遙遠
不過之前所有course老是故意避開那兒的我
想想在台大待那麼久竟都沒去過雲林實在說不過去
還是打了電話給負責規劃的家醫科人員表達此意
最終外放名單出來果然heh跟我都一同被派到雲林
巧的是另外四個同去的有兩個各是之前一起在眼科跟腫瘤科實習的外校同學
而另外兩位內科同事我則完全不認識
我們這六個住院醫師的diversity其實很大
來自台灣五個不同的醫學院:台大、長庚、北醫、中國、高醫
分屬五個不同的科別: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皮膚科
誰知道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竟然點出一段好姻緣
頭一天在台北車站集合時的生疏客氣到月底已經消失殆盡
在雲林的一個月裡我們一起鬧笑話、一起打混玩耍、一起上華山吃飯喝咖啡、一起窩在宿舍看Sex and the City
回台北的那個晚上還一起被反鎖在理駿的車外頭搞了好久才找來鎖匠
那段黃金時光裡發生的事我寫在「台北姑娘出走」->「雲林外放」裡 (可以從初來乍到看起)
每回重看那系列的文章總能勾起無窮餘韻

為了維繫這得來不易的友誼
「雲林幫」決定回台北之後每個月要聚會一次
而喬時間、找地點的重責大任就落在公認最閒閒沒事的皮膚科醫師頭上
無奈本人生性疏懶加上其他科三天一班的值班頻率實在太難喬
總是這個要值班、那個要報告的結果一年能聚個四五次就算不錯了
不過見面時間少不代表我們的友誼就此淡掉
事實上一碰到病人有各式各樣內外耳鼻復健方面的疑難雜症
我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院內PHS直接搔擾他們
這個時候你會深深感受到所謂「有朋友真好」的真諦
仗著有友情撐腰什麼笨問題都敢問出口也永遠不怕被對方罵
而基於禮尚往來我也三不五時會接到「雲林幫」其他人的免費電話照會
一旦是這群好朋友有所求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甚至要我親自跑一趟看病人或張羅藥品也甘之如飴
一晃眼四年過去
「雲林幫」裡結婚的結婚、生子的生子、考專科的考專科、買房子的買房子
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還是瘋言瘋語、談笑風生一如往年
可是畢竟都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入醫學殿堂的小R1
無論是在專業學問或人生階段上都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其實交朋友就是氣味相投說來也沒什麼道理
但仔細想想「雲林幫」對我來說倒有一個很特殊的意義
他們是我與第一任男友分手之後交到的第一群朋友
換句話說他們只認識我、不認識我之前的男朋友
所以跟他們相處我可以完全心無芥蒂百分之百的輕鬆
不會有一個需要迴避的話題跟需要甩開的陰影
我是如此由衷地喜愛他們
而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感受到自我價值也獲得了自我的肯定

在大醫院裡要交到好朋友
很容易也很不容易
容易的點在於醫療工作是以病人福祉為依歸
不會像其他行業一樣有太多私人的利益衝突
而且因為專業背景相同聊起天來溝通無礙
像我跟其他醫生朋友出去大家自然而然就冒出醫療術語
講的內容也不脫醫院裡發生的大小事
假如其中有人帶著另一半來不免會被晾在一旁
唉其實不要說是非醫療領域的人了
當年醫學生時代辦七代聚餐時也總是以大四為界壁壘分明
大五以上學長姐講的話題什麼某老師有多機車啦、哪個procedure怎麼做啦、哪個病房的小姐態待很差啦……
我們都有聽沒有懂
結果現在自己竟也變成那個一口medical term怪物了
跟其他行業的朋友約會時還得自我約束
才不會一不小心又說了別人聽不懂的話
交朋友困難的點在於臨床工作實在太忙
大部份科別的值班頻繁到大家一有空只想好好休息
再說空閒時間還得分配給家人跟另一半
根本沒辦法再去經營開發新的友誼
我不是一個交遊廣闊的人
但幸運的是在這棟大醫院裡我有一群值得終生交往的友人
無論他/她們是大學同學、同科部同事還是住院醫師時期認識的朋友
在離開醫院之後我會努力把友誼繼續維持下去
不只曾經擁有也要天長地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