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都知道少量多餐對身體比較好
但我的生活方式卻完全跟這個原則背道而馳
不只是字面上的飲食習慣
(我每天只吃一餐
每餐都像蛇吞進一顆大雞蛋的惡習
已經被吾爸唸了十年有餘
仍舊改不了)
近日
我發現「多量少餐」已經完全滲透我每個細胞
所作所為皆不知不覺以此為圭臬

拿寫網誌來說吧
我很佩服那些一天一篇、然後每篇都輕薄短小的blogger
在寫作上我一向相信數大便是美
又或者說我無法藉由少少的文字精準傳達出想說的感覺
國中時期的國文老師(同時也是導師)曾說過一句讓我很受傷的話
「妳寫長篇大論的週記還可以,但寫考試時的作文就完全不行!」
受傷雖受傷
但不能不說她講的話客觀而真實
這個愛用長篇大論碎碎唸的習慣一直延伸到後來的求學歷程
除了聯考作文不吃香之外 
(幸好我也不需要考聯考)
能信手拈來就是上千字的能力其實對寫報告很有幫助
尤其大學某些通識課就是要你交心得當作出席分數
根本也沒人在注意內容
全盛時期我甚至可以寫完自己的之後
再順便幫在楓城杏話(醫學院BBS)上求救的其他同學寫好一起交
忘記誰還幫我取了「報告女王」的封號
總算我對自己的文字能力不再自卑了
時至今日有了自己的網誌
更讓我肆無忌憚地把這個記流水帳的功力發揚光大
不管人家愛不愛看反正文章內容愈寫愈長
這幾天荒廢寫作不全然因為無事可寫
而是生活中小小的sparkle都難以成文
擠不進嘀咕裡又醞釀不成自己習慣的那種長度
就擱著了
其實如果我可以接受呢喃兩三句就波出來當作一篇網誌
一天要寫幾篇都不是問題
但這不是我的風格
或許是自知做不出精緻的清粥小菜
只好猛端以量取勝的大雜膾

在台灣我幾乎不看電視
偶爾開來看也撐不了十分鐘
一百多台轉過去好幾遍
就是找不到可以駐足欣賞的節目
來英國後娛樂減少、生活變單純
網路電視能提供的聲光刺激轉為必需
我這才發現自己其實不是不愛看電視
而是連看電視都走喜新厭舊、多量少餐的路線
所以先前那種蜻蜓點水的模式當然成不了氣候
最早我沈迷於"America's Next Top Model"
一天好幾個鐘頭、連看約五季後
某天突然對這個節目有些倒胃口
就再也不碰了
接下來是"Grey's Anatomy"
欲罷不能地看到第二季大概第十集吧
突然間又不想看了
熱情轉到「康熙來了」
每天吃飯都得配上小S的無厘頭笑話
不過這個習慣也僅只維持了半個月不到
這幾天重新看回"ANTM"
為了看完第十二季的比賽害我昨天清晨四點才睡
為什麼我就不能好好兒地、有節制地觀賞一個節目
一定得狼吞虎嚥搞到自己想吐了才罷休?

感情上我亦堅守「多量少餐」原則
不過對感情的門檻比選擇電視節目高太多了
所以表現出來的並狂風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喜新厭舊
而是寧餓死也不輕易投入的偏執
不知道在感情上少量多餐是不是也比較健康一些
對某些人來講愛情有如維他命
每天服用一點點就好但不可或缺
他/她們可以在若有似無的曖昧中穿梭自如
恣意享受著追逐與被追逐的樂趣
提得起放得下
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也不會作繭自縛
可是愛情於我是非常神聖珍貴的賜予
儘管打情罵俏樂趣無窮
我不希望自己這輩子跟太多人的名字連在一起
愛情在我身上的運作依循神經傳導的「全有全無定律」
沒到達閾值前激不起任何反應
可是一旦決定投入就卯足力氣、義無反顧
我希望死去前回顧自己感情生活的那一刻
憶起的是刻骨銘心
而不是幾張模糊不清的面孔
如果愛情是考試
對我來說絕對是場有倒扣機制的考試
我寧可尷尬地繳上白卷
也不會亂填答案充數

其餘「多量少餐」範例尚多
像游泳一游就兩個鐘頭
時間不夠我寧可不游然後省掉一餐不吃
像週間常東摸摸西摸摸拖到很晚才上床
到週末才一股作氣睡到下午太陽晒屁股
像近幾年寫作業或唸書都愛臨時抱佛腳
因為自信可以在last minute完成所有的事
我都會拖到不能再拖時才動工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多量少餐」圖的主要是效率
用最少的次數達到最高的強度
省掉每次重新開始跟結束的準備功夫
忘記是誰的話
老化最明顯的改變便是失去適應能力
所以年輕時從美國飛回台灣沒睡覺照樣蹦蹦跳
老了之後卻得在床上昏睡至少數日才調得回時差
我的「多量少餐」也許正是讓自己儘量維持在平衡狀態的應對之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