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班回家打開信箱

發現裡頭躺著這禮拜北區月會的通知函

連忙拾起來看

唉喲真不妙

函件上印著「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也就算了

收件人那欄還大剌剌給我寫著「吳XX醫師收」

這下可好

負責分派信件的管理員先生肯定知道我在幹嘛了啦~~~

 

搬來新家四個多月了

出入都會跟駐守門口的管理員打照面

而我的作息相當反常

總是先以素顏加運動裝束出門混掉四、五個小時

回家稍事休息後又花枝招展地在傍晚出去

直到九點半、十點才返家

換作我是管理員

很難不好奇這位吳小姐究竟是有沒有在工作

有的話又是做什麼的?

也沒有要諜對諜刻意隱瞞

只是向來「醫生」這行業就教人難以啟齒

非因不登大雅之堂或隸屬作姦犯科之流

而是每次揭露身份

隨之而來就是一連串問題跟另眼相看

所以我沒事不跟陌生人談論職業

即使有不識相者開口詢問

也是儘量模稜兩可地打哈哈混過去 

 

不宜向陌生人透露真實行業

那半生不熟的人呢?

因為不擅於說謊

每次碰到這種情況

總是在一番內心戲之後依舊選擇吐真言

 

比方說之前為買房而碰上的房仲先生

起初他沒問我也樂得不說

待熟一點後對方不經意地問出口

我想說好吧再擋也擋不了多久

又不想隨便撒謊然後用更多的謊去圓

便半推半就地洩露了身份

事後略帶懊惱地與醫師友人論及此事

她認為

買房時表明是醫生似乎缺點多過優點

因為房仲跟賣方都預期咱們口袋夠深

談價錢的空間隨之縮減

賣房時醫生身份則成為加分點

買方預期社經地位高的前屋主當初購入時已做過一番查訪

接手買下肯定沒問題

 

已為人母的學姐

則有個讓我意想不到的困擾:

何時要讓小孩知道自己父母是醫生?

起初是孩子讀的幼稚園要求填寫父母職業

不想洩露隱私的她填了「家管」

然後也順理成章地並未讓孩子知悉她的工作

某天

孩子轉述某玩伴的爸爸是醫生

口吻像是發現了天大的秘密般

學姐才恍然驚覺

原來「醫生」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竟是如此特別

如此一來

她反而對是否或何時告知孩子實情感到遲疑了

 

醫生這職業很有意義

但所謂「為善不欲人知」

(這成語好像不是這樣用)

就當我們是超人或蜘蛛人或夜行俠吧

平時隱姓埋名、微服出巡

還真不想被不相干的人知道

絕對需要自曝身份

是飛機、高鐵或其他大型交通工具上有乘客出現突發病況需要緊急處理時

在這類群眾聚集的密閉空間裡

基於實用性跟成本考量不可能每趟都派醫師駐診

萬一有人倒下也只能廣播求援了

雖然我自己是醫生

但想像當情況危急眾人束手無策之際

一位醫者挺身而出、hold住全場的畫面

也忍不住眼睛立刻變成心型

 

難怪連志玲姐姐在受雜誌訪問時都曾說

她摔馬住院那段期間

每次「看到醫生就好像看到神走進來一樣」

能成為女神眼中的神

那想必是神上加神了吧

不過本人走皮膚科、看起來又缺乏威嚴

工作時鮮少收到崇拜的目光

在大醫院時病友面對我會比較戰戰兢兢

場景換到診所—尤其看的是年輕病人時—我根本走親民好鄰居路線

至於日常生活中

白袍一脫便無人能從外表猜出我的職業

倘若逼不得已得據實以告

對方往往也會歪著頭充滿狐疑地說:「可是妳不像啊。」

這總被我解讀為一種稱讚

因為他們印象中的醫生都是「老老的」、「很嚴肅」

哪像我這樣年輕親切又笑容可掬哪(轉圈)

 

只要不在醫院診所、沒穿醫師袍

聽到「吳醫師」這個稱呼都會讓我渾身彆扭

充滿疏離感覺得那根本不是我啊

甚至我也不習慣在平常的場景下解釋病情

總覺得離開醫院腦袋裡的醫學知識也該跟著清空

感覺上

「醫師」只是我扮演的一個角色

經年累月的訓練讓我站上舞台就唱作俱佳、勝任愉快

但下了舞台我只想忘掉所有的掌聲和風光

洗淨鉛華當個最平凡的職業婦女

所以我有時會講一些很沒專業知識的笨話

笨到朋友忍不住問我:「妳不是醫師嗎?」

我想

我是真的很不想讓自己的職業造成與人來往交際的隔閡吧

只有跟一群醫生在一起聚會聊天時

我才有辦法比較坦然地回復「醫師模式」

 

題外話

為何隔了四個多月才有學會的東西寄來我家呢?

因為之前一直沒把通訊地址改過來

都仰賴媽媽每隔一陣子就把寄到舊家的郵件運來給我

後來發現這樣太麻煩她了而且欠缺時效性

拖到前陣子才終於寫e-mail通知學會我換地址了

不過醫師公會那邊依舊沒改

所以目前每個月的「台灣醫界」還是寄到大直去

也沒差啦近期徵婚欄愈來愈沒看頭

全部女徵男害我沒題材寫也沒對象可應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