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禮拜二我總是如臨大敵
下午在X大看診接著還得趕診所夜診
雖然已經限掛45號
但教學醫院的病人多半較複雜
尤其當天其他診都限複診所以初診全歸我
(接初診跟複診病人所需要花的功夫差很多)
再加上有些其他科老師的指定轉診我推不掉一定得幫病人加號
所以向來看診看到趕促促
即使一結束連喘氣都嫌奢侈就衝去搭捷運
夜診還是常常遲到
也不是沒考慮過改隔週看、限號到30或改其他日子看(如果同時間有比較多診那病人就會被share掉了)
然而
回母院看診本來就不光是為了名和資源
(一定不是為錢因為根本沒錢XD)
而是想多看些基層診所看不到的病
回味大型教學醫院中的醫病互動
基於此
像某些同事那樣一個月只看一節對我而言沒啥意思
壓榨一下自己接多些病人更符合我的希冀
再說這節禮拜二下午的診開了三年多
從最初門可羅雀經營到現在
倒也累積了一票固定看我、變得像朋友般的老病患
貿然換時段讓他們成為流浪病人
實在於心不忍
這禮拜跟往常一樣地累
不過也發生幾件滿有趣的事
*烏龍
去拿醫師袍時碰到學長
他劈頭便說:「享譽國際的Dr. Wu來了。」
我不解:「享譽國際的Dr. Wu另有其人吧。」
學長笑著解釋:「對啊,上禮拜是不是有個交換學生跟妳合照?」
我點點頭
「他以為妳是Dr. Wu,還把合照放到網路上。」
「難怪,」我整個豁然開朗,「我就想說我怎麼可能在美國很有名。」
這件事我寫在好像還是得來這麼一篇
裡頭還開玩笑說以後是不是該考慮洗些簽名照放身上
看來是不用了
「可是好怪,我跟老師性別不同、年齡差那麼多,他居然會弄錯?」
學長附和:「是啊,他也很驚訝這個Dr. Wu未免也太年輕了吧。」
嗯雖然這個誤會實在烏龍到令人無法理解
以後被要求合照前還是先確認一下對方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誰好了
免得變成是我在招搖撞騙似的
*視訊看診
皮膚病眼見為憑
所以皮膚科是門特別適合遠距看診的科別
當醫師的註定三天兩頭接到親戚朋友的口頭問診
而當其他科別只能口述症狀
需要做檢查還是得請本人來醫院
我們則多了一項利器:看照片
只要有拍到重點而且夠清晰
通常就能憑影像作出初步診斷並給予建議
一般看門診因為有「務必本人前來看診」的規範
不需要藉助數位科技
但這天來了個替女兒拿藥的母親
我立刻便提醒她這樣要全部自費喔
愛女心切的媽媽說沒關係
然後不待我表示接受或拒絕
她就把手機一把塞了過來:「醫生我女兒在日本,妳跟她視訊。」
我就這樣被霸王硬上弓地獻出了第一次視訊問診
其實用電話隔空看病好幾次了
但視訊診察病人皮膚狀況倒是真的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
嚴格說來影像解析度太差、光線昏暗
根本看不清楚
不過由於小妹妹幾個月前有看過我
診斷已經確定是異位性皮膚炎
只需要大概確認一下分佈位置和面積來開藥
那麼視訊便綽綽有餘
好妙喔這是我首度跨國越洋看診的經驗
*感謝函
醫院的病友及訪客意見表
跟王品系列餐廳不一樣
需要主動拿取而非每個人前來就診都發一張
所以可想而知
回覆者皆為特別不滿意或特別滿意的病友跟訪客
其中又以前者為多
畢竟來看病身心狀態本來就不佳了
來大醫院看診又確實曠日廢時容易引發負面情緒
相較之下
要讓病友滿意到願意花時間去服務台拿意見表再一字一句地填寫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天看診看到頭昏眼花
跟診護理師趁空檔時遞來這張感謝函
說:「來,佳真醫師,讓妳開心一下。」
閱畢
我臉上浮起一抹溫馨的微笑
這位女士是典型「衝著台大招牌」來看病的病人
因為她得的病需要一段時間、多次看診才能治癒
所以掛我的號之前已輾轉看過幾位同事的診了
每次掛的醫師都不一樣
所以第一次碰到她時我很清楚她並非慕名而來
只是湊巧那天有空就隨意掛了我的號
然而我的習慣是不管病人認不認識我、以後還會不會碰面
都要盡全力讓這次看診值回票價決不胡亂打發
病人當下便感受到我的誠意
結束看診時她要求我幫她再掛下禮拜的診
然後就固定回診至今
能看到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一天天進步
就是我最大的回饋了
這封遲來的感謝函僅是錦上添花
但在這個大家都不寫信只寄e-mail或傳line的年代
看著病人蒼勁挺拔的字跡
想像她一筆一劃將感受謄寫在意見表上的畫面
還是有種收到情書般的銘心感動
我將回函按在胸口輕嘆了一口氣
然後轉身對坐在身後的兩位醫學系五年級學弟妹說:「當醫生最快樂的就是這個時刻。」
行醫幾年下來接過幾封這樣的信
每封都像一劑強心針般
鞏固我繼續為病人付出的信念
或許我的診斷、處方、治療不是最高明的
但我敢說自己的用心跟善意不會輸給任何人
*民國vs.西元
中國崛起
連看診也開始接觸到很多海峽對岸來的病人
這禮拜二的診便以一位中國來的交換學生作結
他沒有全民健保
但據說在台看診只要出具診斷証明
回國後便可領取一筆還算豐厚的醫療補助
在幫他開立診斷証明時
本來很習慣性地便打算在醫囑部份寫下:「病人於民國103年1月7日至本院就診……」
但下筆前我愣了一下
轉頭徵詢護理師:「他要拿回大陸去欸,寫『民國』是不是不太好?」
然後我們兩個開始討論起大陸人的年制究竟是什麼
不曉得是直接援用西元年份呢?
還是像我們的「民國n年」這樣有個從開國起算的年份?
不過不管結論是什麼
身在台灣的我總不用昧中到在診斷書上採用人家的年制吧
所以後來就改成:「病人於西元2014年1月7日至本院就診……」
*艷名遠播
這件事不是發生在醫院但沒地方寫就插播在這兒
禮拜一到診所看診時
進來一對母女
媽媽一看到我就自言自語:「果然是美女。」
基於禮貌我假裝沒聽到也沒把這句murmur放在心上
後來看診結束要出去時
媽媽又重覆一次而且比較大聲地說:「我們街坊鄰居都說這家皮膚科的醫生很漂亮,果然沒錯。」
看診過後彼此比較熟稔了
於是我也半開玩笑地回答:「唉呀原來我在這個社區這麼出名喔。」
當然知道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醫生不以外貌取勝
標準比較低才會覺得我還不錯
不過還是感謝鄉親們不嫌棄啦^^
話說
不是什麼青樓紅牌才會以美貌著稱嗎?
醫生的長相似乎不構成病患上門的原因哪